多学科协同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安康市第一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136

成果描述:

肝癌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顽症,居所有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肝癌病例发生于中国。提高中晚期肝癌精确诊断、评估、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治疗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国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伴随生物医学、影像医学、介入医学及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呼唤新的肝癌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的诞生。在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一些肿瘤专病规范化诊治中心,采取多科室协作的诊疗模式,如巴塞罗那肝癌中心;中国2009年制定发表了《中国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该《共识》参考了有关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符合中国的国情;高度重视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强调规范化的多学科协同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MDT是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最佳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MDT诊疗模式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国际趋势,美国和欧洲等国家肿瘤治疗中心均相继采用MDT的模式进行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2010年11月至今,该院肝胆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介入科、分子病理科、CT室、感染科、中医科等开始肝癌的MDT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造福于广大病员朋友。对入院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进行相关检查,检查结果回归后,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有些类型的肝癌,如一个大癌肿旁边还分散其他小的肿块,单纯手术切不干净,往往效果不佳。采用手术切除主要病灶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其他小肿块的综合治疗模式则能够却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肝硬化明显、不宜切除过多肝组织的患者十分适用。手术切除联合无水酒精凝固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癌肿靠近主要血管或胆管的肝癌患者,用射频或微波消融疗法可能造成误伤。在这种情况下,便可用无水酒精凝固疗法。它既可以在手术中立即进行,也可以根据肿瘤转移或复发情况在术后施行。手术切除联合肿瘤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肿瘤生物治疗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所以效果迅速,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不会有排斥反应。肿瘤生物治疗通过在实验室中应用高端生物技术对杀癌免疫细胞进行大量的活化培养,使其具有高效识别和杀灭癌细胞的能力,再回输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联合手术切除能够有效修复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免疫损伤,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综合治疗模式不少肝癌手术时已有肝内转移,手术切除虽清除了肉眼可见的癌结节,但仍可能残留一些微小癌灶,这就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术后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综合治疗模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不能够进行手术根治性治疗的肝癌患者综合治疗在临床上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约占50%。对于这部分病例,采用姑息性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也会使不少病人获得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而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使用更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进行规范化随访。创新点:MDT缩短病人各种检查等候时间,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全面评估、最佳治疗方案的建立。MDT有利于开展临床及基础科研。肿瘤的分期统一,治疗更规范。便于大家共同提高,创建拳头项目。MDT符合: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分期治疗的原则;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不断求证的原则;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中西医结合的原则。MDT可打破专业偏见和技术堡垒,推动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肝癌诊疗技术和经验的全面融合。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将医疗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避免单一治疗、重复治疗、过度治疗等问题,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全面提高肝癌治疗的水平。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国际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宣传和医院、医生的沟通,让更多的医务人员的增加“多学科协作”的基本背景知识,减少科室间的隔阂,减少利益冲突;加强多学科合作。这种模式在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支持下很容易推广开来。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