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8SrRNA保守区特异性诊断及鉴别诊断真菌性角膜炎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西安市第一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111

成果描述: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眼病,如不能及时诊治,将导致角膜浑浊、溃疡、穿孔、失明甚至眼球摘除,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中国占所有角膜炎的30-60%。西安市眼科医院统计资料显示,在就诊的感染性角膜炎中,真菌占40%左右。不同种属的真菌感染角膜后病理过程不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如何快速,简便、准确的进行病原微生物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及时治疗和改善疗效的关键。传统的表型诊断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对标本要求高、阳性率低、耗时长、无法完全鉴别到菌种的缺点。该研究利用真菌18SrRNA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和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的细微差别,设计引物,在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分析,成功的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基因扩增联合测技术,解决真菌性角膜炎早期、快速、特异性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题。利用建立的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技术检测经培养后形态学确认的标准真菌株(尖孢镰刀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扩增阳性率为100%,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相应真菌核酸序列比对,种属完全相符。采用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对比诊断70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法阳性率为78.5%,培养法阳性率为52.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项研究技术已推广应用,不仅用于眼科,而且还用于内科、皮肤科、妇产科等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完成西安市第一医院及其他医院眼部标本、痰标本、皮屑标本等检测计1000余例,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及合理用药,使病人获得及时科学有效的救治,获得了极高的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