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分型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93

成果描述:

该研究选择非节段型白癜风(NSV)和节段型白癜风(SV)白斑区、白斑边缘区和正常肤色区的皮肤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部位黑素细胞的的功能与黑素小体的代谢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检测黑素细胞核心分子–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及其主要转录调控分子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表达,对培养的表皮黑素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ITF及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对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应用小RNA干扰技术进行MITF基因沉默,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MITF基因沉默前后,MITF、TYR、TYRP1和TYRP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通过PEG方法分离miRNA,T4RNA连接酶荧光标记后进行miRNA芯片杂交,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出miRNA调控的靶基因,选取每条miRNA调控的前20个靶基因进行靶基因功能及KEGG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现:NSV和SV可能存在不同的MITF转录调控机制;正常人黑素细胞TRPs家族与MITF转录调控密切相关,TYRP2可能存在不依赖于MITF的转录调控;miRNA参与了MITF调节酪氨酸酶相关蛋白的调控;为基于不同类型白癜风的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类型白癜风的分子机制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可设计不同的分子靶位进行更加特异性治疗;基于针对MITF转录调控网络在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的作用,可设计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皮肤色素异常性疾病。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