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77
成果描述:
|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ecurrence vaginal candidasis,RVC)和持续多年的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推测变态反应可能是RVC发生和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正常的阴道微生态在预防阴道发生感染和病原体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是否发生了一定程度阴道微生物生态结构的改变,导致阴道正常的防御体系被破坏,从而有利于念珠菌等一些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定植并引起感染。该课题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变应性鼻炎患者阴道菌群的分子生态结构变化,探索阴道正常菌群结构对于抵御RVC感染所发挥的作用,揭示了阴道微生态改变与RVC发展历程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解析了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感染的内在机理和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该课题以健康女性、变应性鼻炎患者、RVC患者以及变应性鼻炎合并R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IAamp DNA mini试剂盒-玻璃珠击打法分别抽提各组研究对象的阴道总DNA,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和真菌18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克隆和测序,分别建立阴道细菌16S rDNA和真菌18S rDNA的克隆文库,并利用MEGA4.O等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各组研究对象阴道细菌和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此外,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监测阴道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真菌的种特异性引物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优势菌种进行核酸定量分析,比较和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发展过程中各菌种的定量关系。该课题在国内外首次报道变应性鼻炎和RVC之间在阴道微生态改变方面关系的研究;国内外首次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和18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变应性鼻炎和RVC患者的阴道细菌和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同时研究,并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常见真菌菌种进行定量研究。该课题揭示了变应性鼻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改变和念珠菌定植、感染、以及RVC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明晰了变应性鼻炎和其他可疑危险因素对于阴道念珠菌感染的致病原因,为预防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该课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不仅对阴道真菌DNA进行快速扩增,并可以进行菌种鉴定,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灵敏,是监测阴道真菌生长状况的良好工具,可以作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常见真菌感染的新的检测和监测手段,也能指导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阴道真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进一步研制成检测试剂盒,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CI收录期刊、国内一级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3篇论文,达到预期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