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26
成果描述:
|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成果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简要背景:2001年,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的610hm<'2>农田受铅锌矿尾矿污染,其中约50%的污染农田为酸与铅(Pb)、镉(Cd)等重金属的轻度复合污染。污染区土地利用率极低,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且重金属超标,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及民众健康。2009年起,项目组在环江县占昌村小占昌屯的典型中轻度酸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上,开展了污染农田修复和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提出适宜于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以及污染农田的改良与安全综合利用策略。主要技术内容及经济指标:(1)重金属修复效果。项目区土壤为Cd和Pb轻度污染,治理前土壤Cd含量为0.42~0.95mg/kg,平均含量为0.68mg/kg;土壤Pb含量为196.43~349.28mg/kg,平均含量为272.30mg/kg。比较桑树、皇竹草、商陆、甘蔗和龙葵等几种植物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以皇竹草效果最好。据估算,利用皇竹草修复该程度的土壤Pb和Cd污染,预计修复年限分别为8.2年和8年。(2)土壤改良效果。项目区土壤存在酸污染,土壤pH值范围为4.1~6.7,采取单施石灰-氢氧化钠,或者分别与有机肥、蚕砂配施等方式改良后,均有调节土壤酸度的显著效果,土壤pH值范围为7.3-7.9,以施石灰-氢氧化钠改良效果最明显,所种植皇竹草地上部生物量比未处理农田的皇竹草高33.9%。(3)污染农田的综合利用。开展利用污染农田产出的皇竹草进行饲养肉牛试验,分析其健康风险。作为肉牛饲料,皇竹草中Pb、Cd、As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中国饲料卫生标准要求。经过近一年的饲喂试验后,分析肉牛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及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除肝脏、肾脏等不常食用的脏器中Pb、Cd轻度超标外,肌肉、心脏、肺、胃、血等常见可食用部分中的Pb、As、Cd等重金属含量均满足各项国家标准要求,可以安全食用。主要创新点:(1)发现皇竹草对土壤重金属铅、镉的优异修复能力,并可多年持续修复和改良受污染农田。(2)利用皇竹草进行“污染治理-养殖”的污染农田综合利用方法经济可行,且健康风险小,探索出适宜于广西的酸与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3)结合皇竹草的生物特性,还可将污染农田修复与生物质能源、草浆造纸等后续产业相结合发展,达到污染修复与综合利用两不误的目的。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该项目成果2013年起应用于环江县思崽镇、洛阳镇292亩低污染农田修复,预计共节省土壤治理费用约411万元,项目的实施获得了良好修复效果,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周边区域的污染农田治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