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部特色农业区及典型生态区地球化学环境研究与评价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科技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62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地球自然资源调查科学技术领域。山东省东部经济发达,但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土壤污染给当地的生态及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该项目以该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历时5年,系统调查、研究和评价了青岛市城区、招远-莱州金矿区、地氟病高发的高密市,以及胶东优质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日照茶等特色农产品产地的岩石-土壤-水-植物果实地球化学生态链(简称“岩-土-水-果链”)中多种元素或组分(简称“地球化学多指标”或“多种指标”)、特别是污染指标的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剖析了土壤污染对生态地质环境,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1.获取了山东省东部特色农业区和典型生态区岩-土-水-果链多介质、多指标(35~54项)的大比例尺地球化学数据,定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与迁移转化规律,形成广覆盖、多介质、多指标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数据与研究评价成果体系。这一成果体系对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安全、地方病防治等具有重大意义。2.研究确立了胶东优质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日照茶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与母岩、土壤和水等生态地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土壤污染与环境评价,建立了特色农产品适宜性生态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剖析了污染对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优质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3.以青岛市区有毒有害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示踪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大气降尘、岩石、土壤、水、主要农作物及海岸带生物中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转化规律,揭示了城市污染造成的生态地球化学伤害,探讨城市发展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地球化学预警模型。4.以招远、莱州金矿开采、冶炼集中区为重点,系统研究了金矿开采与冶炼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污染危害及主要污染指标在土壤、水、农产品中的分布与转化特征,揭示了金矿冶炼和开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开展了生态及环境污染风险预测预警。5.查明了高密市岩-土-水-果链中氟元素分布及相互转化规律,进一步证实了饮用高氟地下水是地氟病的致病祸根,划分了饮水型F中毒病区,揭示了高氟地下水中氟的来源、运移、富集与转化机理,概化出高氟地下水成因模式,提出的原位驱氟设想为溶滤富集-蒸发浓缩型高氟地下水的无害高效永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鉴定,以中科院刘宝珺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是山东省东部地区近年来环境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已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等部门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果获得2012年度山东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20人、博士3人。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