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色素内镜联合PCNA、P53检测诊断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4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研究为内蒙古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通过内蒙古医学情报所检索。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据统计,中国胃癌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临床就诊病人多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约为50%左右。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放大色素内镜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从基因水平研究胃癌的自然进程,为胃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手段。主要内容:使用富士能4400主机及590型胃镜对该院就诊患者中普通内镜结合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的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并记录小凹形态。对放大染色后组织异常最显著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通过免疫组化对PCNA、P53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放大染色内镜结果联合PCNA、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判定对诊断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价值。特点:该项目运用富士能4400主机放大倍数可达到与实体显微镜相当的水平,使微小病变暴露无遗。且可直接对异常粘膜进行染色,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及表面情况,利于更清晰观察及准确活检。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应用情况:该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内镜相比,放大色素内镜能提供更详细的黏膜微细形态方面的信息,在诊断微小病变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在放大色素内镜下如观察到为E、F型小凹,同时有PCNA、P53的高表达,应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存在,应密切随访,必要时进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的决策。通过一年来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内镜医生对早癌的认识,且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之以往有了提高,有些训练有素的医生还可通过放大色素内镜结合EUS检查判断肿瘤的侵润的深度。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