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38
成果描述:
| 项目组自2004年以来针对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学与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和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与医学领军人才等项目资助下,将临床医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分析化学等方面的新成就有机结合,开展常见恶性肿瘤分子诊断新体系的研发与个体化治疗应用研究,形成如下成果:1.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新技术:提出进样分辨策略,创建了多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实现了癌症的快速联合诊断。利用纳米放大,发展了癌细胞电化学药敏诊断新技术,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手段。设计新型基因载体,原创性地提出宫颈癌活细胞内microRNA的原位成像检测新方法和乳腺癌活细胞内microRNA前体的成像定量检测平台。通过对肽核酸-PCR的改良,实现了血清和对应肿瘤组织中的KRAS突变检测。设计超支链滚环扩增策略,建立了乳腺癌血浆p16启动子的甲基化比色检测方法。2.常见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甄定:提出乳腺癌患者血浆UHRF1游离DNA、食管癌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和骨桥蛋白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发现人白细胞A抗原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对细胞生长的调节机制。3.个体恶性肿瘤患病风险的基因多态性预测:揭示了人8-氧化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提出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基因CHRNA3和CHRNA5上变异基因型在肺癌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发现Janus激酶2的多态性可用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预测。4.新型分子靶点与个体化治疗应用:揭示了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和下调UHRF1表达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靶标;发现了DH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提出阻断Exosomes形成和释放或者DNA甲基化进行肺癌治疗的新策略。用胸苷酸合酶基因3端非编码区的多态性与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的基因多态性分别指导胃癌5-氟尿嘧啶与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提高了治疗效率。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论文62篇(SCI收录31篇),主编或参编专著9部。论文被他引390次,其中Chem Rev(IF 45.661)、Nat Rev Cancer(IF 37.912)等SCI刊物论文他引277次,单篇最高被SCI他引57次,成果在11家医院推广应用,临床效果满意。同时,举办国家继教学习班13次、省级2次,累计培训学员2800余名,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被境内外17家媒体报道。通过成果转化,近3年增加该单位财务收入1.2亿元,节约医疗成本上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