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及分子标志物筛选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14

成果描述:

任务来源。苯中毒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该课题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研究苯中毒致白血病分子机制,筛选了苯中毒易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796等。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还有助于阐明苯血液毒性机制,在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发现职业禁忌症、保护易感人群、筛选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该项目绘制了不同程度苯中毒人群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构建了CYP4F3基因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明确了DNA损伤修复基因DNA-PKcs在苯血液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性能指标。明确了苯中毒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谱,提出外周血细胞色素p450 4F3,DNA损伤修复酶基因DNA-PKcs等22条基因出现一致性上调,二型酶ALpH2等18条基因一致性下调作为苯中毒病理诊断及病人预后判断指标的临床价值。发现苯致DNA损伤修复中的变化规律。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成果使用国际先进技术,对苯中毒致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及分子标志物的筛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检索结果显示与密切相关文献不同。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绘制不同程度苯中毒人群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构建CYP4F3基因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明确DNA损伤修复基因DNA-PKcs在苯血液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阐明苯血液毒性机制,提高临床对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和病人预后判断技术,发现职业禁忌症、保护易感人群、筛选生物标志物,研制新一代的生物特异性靶向药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该课题完成单位有较强的成果推广应用能力。该项目在触苯人员的健康教育、易感人群的早期预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要加强苯中毒的预防、监测措施。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