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理工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44
成果描述:
|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及运动系统损伤临床常见,损伤后组织的再生能力差,是一直未能解决的世界性治疗难题。课题组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针对神经及运动损伤组织修复过程的关键制约因素建立纵向研究体系,研发一系列创新性技术方法,取得丰富科研成果:1.创新性针对神经损伤干细胞修复研发一系列关键技术:自组装神经特异性干细胞支架加工静电纺丝机,神经组织特异性灌注式三维微生物反应器,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技术,导电碳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周围神经损伤壳聚糖支架材料。首创性构建了符合国际认证标准、为国际工具书收录的干细胞修复神经损伤关键技术平台。所建立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平台设计标准、整体方案等已经在国内外二十余家单位获得推广应用。2.创新性地开展针对榄香烯在颅脑恶性肿瘤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中枢神经细胞在低氧状态、糖代谢异常、离子分布紊乱时的损伤机制,为干细胞移植后关键治疗问题的解决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3.针对软骨细胞损伤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率先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集成的浓度梯度可控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利用有限的软骨细胞摸索出“菜单”式的培养方案,证实了微流控技术平台在软骨细胞培养方面的低消耗、微型化及高通量等突出优势,建立了有效的微型化培养方法。4.创新性将纳米支架材料整合到微流控平台中,创造了一个同时含有纳米形态特征和流体刺激的微环境,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芯片中,获得一种新的高效、稳定、简便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的方法,并可对细胞内亚细胞器进行实时动态观测,为骨与关节损伤的修复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5.课题组针对丝光绿绳幼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病变引起的感染创面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开辟了中国生物清创的治疗与研究领域。首创双重消毒培育技术及生物清创装置,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在保证无菌及虫体活力的前提下,简化了消毒制备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已经获得科技发明专利,并进行了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6.该系列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得来自国家、省、市项目支持50余项,开展多中心临床应用并成立“中英软骨损伤治疗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机构。所建立的整体方案与方法及系列工作大大推进了相关实验研究的成功开展,并保障了临床治疗,所得标准被国内多家医院权威医疗机构所借鉴采纳。该项目相关科研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并获得认可,整体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属于国际领先的独创性技术。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将有大量患者因此受益,减少医疗开支,降低医疗负担,真正实现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