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31
成果描述:
|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IgA肾病最常见,是尿毒症的首位病因。由于IgA肾病进展机制和中医辨证认识不统一,中西医临床诊治不规范,缺少有效治疗手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重点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与支撑计划项目、863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等资助下,将中医整体观融入西医临床实践,用现代医学最新技术解析传统医学理论,用循征医学方法验证中医药疗效。创建优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IgA肾病中西医病证结合理论体系与创新治疗技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成果为中西医结合典范,引领中西医结合发展:1.建立国际上首个IgA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生物信息资源库:规范IgA肾病西医诊断标准数据元与中医证候要素基本概念,建立集临床信息、肾脏病理、中医证候与16万份生物样本“四位一体”的临床信息资源库,获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库学会(ISBER)的认定证书,推进IgA肾病中医证候标准化和规范化。创建中西医结合研究模拟人类IgA肾病的动物模型及研究IgA肾病进展机制的实验技术平台。2.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揭示IgA肾病进展新机制,被国际认可:创新性发现IgA肾病免疫炎症激活引起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系膜增殖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表达失衡;首次建立IgA肾病西医发病机制与中医“风湿扰肾,致虚、致疲”网络病因病机的对应关系;提出免疫炎症启动系膜细胞活化(风湿扰肾)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伤(致虚)及细胞增殖、基质增多、微血管硬化(致疲)的中西医结合创新理论。3.创建IgA肾病中医、西医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辩证精准评价体系: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发现IgA肾病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演变规律。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及分子病理获得IgA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国际上首创基于西医诊断-中医宏观辨证-微观辨证-生物标志物病证结合精准诊断及预后评估体系。4.成功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新方案:依据IgA肾病创新理论与辨证体系,开展国际注册的循证医学研究:首次提出多靶点免疫抑制与新型RAS阻断等4种治疗新方案,疗效优于国际指南的推荐方案;创建基于益气补肾、化瘀、祛风除湿中药复方(肾华、复方积雪草等)新疗法,显著提高疗效,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5.治疗IgA肾病的新药黄葵实现产业化:研发具有清利湿热功效、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创新药物黄葵胶囊,获得国家新药发明专利和新药证书;创建黄蜀葵花国家质量标准;通过国际注册的循征医学RCT研究证实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近三年累计销售10余亿元,实现大品种及其产业化,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d等发表论文357篇,SCI论文126篇,被国际顶级期刊Lancet等他引3558次,被Nature Rev系列亮点介绍。被F1000推荐给予高度评价。出版专著1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及新药证书。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及科普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8项。制定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IgA肾病临床路径、中西医结合诊治实践指南,成果推广至全国3000余家医院,推动了诊治规范化,惠及患者数千万。建成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该项目历时二十余年,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与团队建设。使中国IgA肾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学术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国内外公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