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523
成果描述:
中药饮片按照中医药理论配伍组合后即称为复方制剂,简称方剂。方剂的临床运用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药对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元,组成简单,但又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故成为了复方研究的热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该课题组选取药对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切入口,以代表性药对“黄芪-山茱萸”为例来探究药对研究的现代新思路、新方法。中医配伍理论认为:黄芪味甘,性温,功擅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可用于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功效。二药伍用,气阴双补,益气固涩之功增强,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小便量多的糖尿病患者。该课题组研究发现,黄芪和山茱萸单味药都可以通过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因此,课题组认为二者合用后治疗糖尿病肾病配伍增效的物质基础可能源于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基于上述假设,该课题组基于方剂配伍增效理论,采用中药组分配伍的研究思路,结合体内活性成分分析以及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揭示黄芪山茱萸治疗糖尿病肾病配伍增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机理。项目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1)基于传统中药配伍理论和现代中药组分配伍理论,完成了黄芪、山茱萸配伍增效的物质基础研究,阐明黄芪、山茱萸有效组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为黄芪、山茱萸临床合理配伍应用奠定基础。(2)基于体内活性成分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黄芪、山茱萸有效组分不同配伍治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阐明黄芪、山茱萸有效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相关代谢通路及生物标记物的调节作用,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为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药及方剂作用机理研究中提供示范。(3)构建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化学分析数据及药效研究数据综合分析处理方法。综合采用偏最小二乘、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黄芪、山茱萸不同配伍组合的体内过程分析数据及体外药效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相关性,阐明其药效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