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027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是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批复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2012年部门预算的函》(桂财预函[2012]88号)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批复2012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桂渔牧财[2012]30号)的批复下达,合同编号:1204939,项目经费总额10.0万元,项目实施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项目背景:乌苏里拟鲿原产黑龙江水系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是鲿科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近年渔获物中常见体重250~500克,最大个体2kg,其肉质细嫩、味鲜、营养价值高,市场价高畅销。但原产水域资源面临衰竭而成为稀有品种,已被黑龙江省列为重点研究开发增养殖的土著优质鱼类。该课题将引进这一优良品种,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广西水域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该区养殖品种,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居民的菜篮子。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对乌苏里拟鲿引种,研究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摄食习性、生长速度及繁殖力等,重点解决亲鱼培养、苗种繁殖与培育、成鱼养殖等关键技术;为在广西增加鱼类名优新品种的推广养殖、规模化池塘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性能指标:主要内容:引进良种乌苏里拟鲿亲本。乌苏里拟鲿生物学研究。乌苏里拟鲿的繁殖培育研究和推广。乌苏里拟鲿的种质资源的保存。实际完成考核指标:引进乌苏里拟鲿亲鱼2350尾。人工繁殖鱼苗103万尾;选育培养后备亲鱼2000多尾。公开发表论文2篇。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创新:该课题研究掌握乌苏里拟鲿繁殖生物学特性,采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其人工繁殖和成鱼养殖的实际操作技术,有利于今后的技术熟化与推广。根据乌苏里拟鲿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采取适宜的养殖方法和合理的养殖密度,投放品质良好的鱼种,采用科学的方法投喂优质饲料,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健康、快速生长,从而建立商品鱼池塘健康养殖模式。产品结构创新:中国南方除养四大家鱼、鲮、鲤、鲫、赤眼鳟等外,罗非鱼为主要养殖鱼类,其余如鲶、光倒刺鲃等均为数极少,养殖品种不多,而乌苏里拟鲿人工繁殖与商品鱼养殖获成功后,从而改善广西淡水养殖鱼类的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创新:工厂化育苗,其水质、供氧、营养等条件满足其仔鱼生物学特性的需要。仔鱼长到25px后始下塘培育,这一生产程序根据仔鱼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及营养需要供给食物,使鱼苗体质健壮,从而抗病能力提高;再辅以其他防病措施,减免疾病危害,提高成活率。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能:掌握乌苏里拟鲿亲鱼培养、苗种繁殖与培育、成鱼养殖等关键技术。项目实施一年来,人工繁殖鱼苗103万尾,进行示范养殖推广50亩,预计产值96万元,新增利润3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乌苏里拟鲿为北方优质野生鱼类,该项目将其南移至华南养殖,主要在池塘养殖,生产可控。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分别在南宁的三塘、武鸣、金陵等养鱼主产区进行了成鱼示范推广,成鱼池塘养殖示范推广面积50亩,网箱养殖500平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上述理论成果为据,研究获得乌苏里拟鲿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鱼池塘饲养技术有待提高,包括:批量引进亲本的运输与饲养技术;亲鱼饲养获得性成熟技术;诱导亲鱼产卵技术;受精卵孵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技术;常见病有效的防治方法;池塘饲养商品鱼的密度、饵料供给、管理、最具效益效益起水规格等养殖技术。历年获奖情况:未有获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