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灵山县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556

成果描述:

“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是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自筹经费项目,项目主要是探讨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工作从2011年6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研究方法:选择中风失语后遗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法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立的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法,以CT或MRI照片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用28-30号1-1.5寸不锈钢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的大小而定),采用平刺法行围针,针尖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病灶在额叶,取额部头皮相应投射区;病灶在顶叶,取顶部头皮相应投射区;病灶在颞叶,基底节,取颞部头皮相应投射区,针刺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1-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配穴取哑穴、廉泉、通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暂停治疗3-5天后可继续第二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一、二、三区(根据失语症的性质分别选取)的方法治疗。定位:言语一区:运动区的下2/5,主治运动性失语;言语二区:从顶骨结节下方50px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主要治疗命名性失语;言语三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主治感觉性失语。配穴、手法和留针时间、疗程均与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法相同。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病灶头皮发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总有效率为100.0%,传统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结论:病灶头皮发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临床效果满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研究方法的应用,符合中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患者乐于接受,社会效益显著。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