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血管功能及结构的差异性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75

成果描述: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医疗负担。预计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仍将继续是发展中国家和大多数发达公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提供了丰富的流行病学及遗传基因研究资源。前期的研究显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在自然寿命、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对哈萨克族儿童血压等研究发信,基础血压高于全国儿童水平。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血管功能及结构相关的研究,将进一步解释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血管功能及结构的差异,为有效防治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心血管疾病、肾脏衰老相关性疾病,为血管病变早期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血管衰老早于心脏的衰老,血管衰老是整个心血管衰老的关键环节。血管衰老的进程改变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改变了疾病发生的阈值、严重程度和预后。血管衰老的研究中,有关健康人群血管衰老的表现及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首先提出的就是血管功能及结构的增龄变化,而血管僵硬度的增加是这一变化的最直接后果。中心动脉压是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标志,对中心动脉压的测定及压力波形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能定量反应整个动脉系统动脉弹性改变引起的压力波反射,是反应全身动脉僵硬度的重要参数。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可通过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进行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均为无创检查,易实施、易检测、易于推广。该项目相关技术已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县市级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已在新疆不同民族人群中开展了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测定,监测近20000余例,发表的相关研究论著已被国内多个杂志引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