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新品种-灰仓鼠种群的培育及其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73

成果描述:

立项背景:实验动物是医学、药学、兽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科技支撑条件,中国1994年《实验动物质量标准》把清洁级小型实验动物列入強制标准。每种实验动物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严格的遗传质量和病原学控制,研发工作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大、资金投入大,中国常用实验动物都是从国外引进。清洁级实验动物标准高、管理严、技术要求高、涉及学科多。鼠疫污染标本的鼠疫菌检出率低,从荒漠型黑热病分离利什曼原虫难,包虫病动物模型制模周期长是国内外长期关注的难题。该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九五”、“十一五”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总经费206万。在新疆科技厅和卫生厅的支持和关怀下,项目进展顺利,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思路灰仓鼠(Cricetulusmigratorius)自然感染森林脑炎、鼠疫和包虫病,将灰仓鼠培育成实验动物,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的防制和研究应用前景广。项目设计,即着眼应用前景,又考虑工作需要,详细制定各项研究方案。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记录实验数据,统计处理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技术,及时修正和补充研究方案。研究内容:严格按国家清洁级实验动物标准,经24年56代将野生灰仓鼠培育成符合国家清洁级标准的封闭种群;建立了6种病原检测技术,病原谱检出48种细菌、1种寄生虫、14种真菌;完成基础生物学特征4组35项335组数据测定,建立了数据库;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生化遗传位点分析比对,从180个检测位点筛选出特异生化遗传标记7个和微卫星位点15个;盐析和脱酯提取检测泡型包虫病特异抗原技术获发明专利,并建立了可测多种动物的酶标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技术;研究起草了8个清洁级灰仓鼠技术规范和标准;研究建立了灰仓鼠鼠疫和包虫病动物模型。推广应用:用灰仓鼠做动物实验,2003年在温泉县和2005年在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调查中,首次分离出鼠疫菌;荒漠型黑热病调查中,2005年首次在巴楚县从塔里木兔和黑热病病人,2007年在民丰县从吳氏白蚙分离出利什曼原虫;上述结果为判定两个新鼠疫疫源地、荒漠型黑热病宿主和传播媒介,提供坚实的病原学科学依据;新疆医科大、石河子大学、新疆畜科院等7个单位,把灰仓鼠用于国家和省部级十几个科研项目,效果优良,促进了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实验动物新品种-灰仓鼠信息库,列入国家自然科技平台实验动物资源库。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篇,培养研究生3名,获授权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该成果自主创新程度高,综合分析研究程度高,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解决难点多,研究规模与工作量大,数据庞大,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很大,推广范围逐年扩大,应用效果优良,经济社会效益很大。该成果是中国首次独立建立的清洁级实验动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世界增加一个实验动物新品种和3种疾病动物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