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发出生缺陷流行病调查与相关因素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814

成果描述:

广西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区,而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上升势头很猛,导致2009年广西出生缺陷率率高达206.19/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降低出生缺陷已成为广西最严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既往缺乏对全区高发出生缺陷病因学的研究,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与措施,导致该区出生缺陷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该课题是针对这一困扰降低该区出生缺陷率工作的难题,结合该区2011年起开展了全区出生缺陷监测,以及该区住院分娩率已达到99%以上的现状,有利于开展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该课题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一直占具广西出生缺陷的前几位高发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腭裂、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尿道下裂等6种疾病发病率进行调查并对上述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随机抽取南宁、柳州、桂林等7个市的67个县(区)所有助产机构的6354围产儿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课题是首次在广西区内实行大样本、大范围、长时间和针对性极强的出生缺陷儿病因分析的调查,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覆盖广西7个市,67个县(区、市),占广西111个县(市、区)的60.36%;覆盖人口33324500人,占广西总人口53715500人的62.04%。调查的内容涵盖面广,从多个角度考虑,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探讨出生缺陷的影响因子,以多维视野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的干预措施研究,其成果将填补广西高发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课题对影响总的高发出生缺陷的47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初筛,明确了父亲年龄、血型等11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父亲的年龄、血型、常住地的变化以及吸烟的程度均对高发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影响。孕前和孕早期有合并疾病的母亲发生出生缺陷儿的危险性是没有合并疾病的2.655和2.271倍;孕早期用药的母亲发生出生缺陷儿的危险性是没有用药的1.016倍;怀孕前后接触过猫狗等宠物的母亲发生出生缺陷危险性是没有接触过的1.569倍;有特殊食品嗜好的母亲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危险性为没有特殊嗜好的1.376倍;服用叶酸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课题同时对六种高发出生缺陷的单病种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患病用药的母亲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没有用药的40.5倍。母亲常住地、父亲民族、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等四个因素对总唇裂的发生有影响;母亲服用叶酸可以降低总唇裂的发生;孕前或孕期有过物理或化学伤害的母亲发生唇裂的危险性是没有过物理化学伤害的2.57倍;父亲在母亲怀孕前、后接触过猫狗等宠物比没有接触过宠物发生唇裂的危险性增加2.52倍。父亲受教育的程度对腭裂的发生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腭裂的危险性是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2.309倍。母亲的年龄对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影响;母亲早期接受过优生检测和服用过叶酸是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或孕期有过物理或化学伤害发生先天性脑积水患儿的危险性是没有过伤害的17.339倍。母亲孕前及孕满3个月服用叶酸可以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母亲孕早期没有用药可以降低尿道下裂发生的危险性。该课题通过流行病因学分析,了解各类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找出防控重点,进一步完善三级防控体系,为政府制定出生缺陷防控政策提供依据。建议在出生缺陷一级防控措施中加强婚前健康宣教和婚前卫生咨询的服务力度和广度,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做相关重点宣教,帮助服务对象转变不利于生殖健康的行为,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者应积极治疗;继续落实育龄妇女普服叶酸项目。在出生缺陷二级防控措施中要注重孕前和孕早期的优生检测和咨询,孕早期优生检测是早期检测畸形或发育缺陷的有效手段。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重点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跟踪随防服务,及早发现出生缺陷儿,采取更有效的干预对策,对出生缺陷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