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保护广西创新基地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812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由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保护广西创新基地》项目,是农业部农垦局2014年下达的科研任务,项目起止年限是从2014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结束。技术原理:依托农业部景洪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并从国外引入一批新的澳洲坚果品种,进一步完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基地;对所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农艺学性状鉴定评价,建立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信息库,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促进中国澳洲坚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项目考核指标:收集澳洲坚果新种质10份,并将新收集的种质提交农业部景洪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备份保存。完成15份澳洲坚果种质的农艺性状鉴定评价。向社会提供澳洲坚果种质相关的材料及数据资料10份。初步建立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数据库。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种植资源的调查与收集以澳洲坚果主产区为重点,调查、收集和引进澳洲坚果野生种、农家种和栽培品种,不断丰富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实施一年来,在原来收集的33份澳洲坚果种质的基础上,先后分别到澳大利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昌宁县、广西龙州县、岑溪市等地进行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了11份澳洲坚果种质,其中国外引进3份,国内收集8份;年底累计保存达到44份,并将新收集的种质提交农业部景洪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备份保存。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项目对原有及引进澳洲坚果种质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并对桂热1号等共15个澳洲品种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种子资源共享利用2014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向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广西农垦国有龙北农场、岑溪市金特澳洲坚果发展中心等单位共享利用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共计10份,并向对方提供了这些澳洲坚果种质相关的材料及数据资料。初步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种质资源数据1个,对以文本、表格形式记录的繁多的种质资源本信息及特性评价鉴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数据库模块构建、数据查询系统构建及窗体构建等;数据库模块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植物学及农艺性状评价数据、品质鉴定数据、抗性鉴定数据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输入相应的评价项目及描述内容;数据查询系统分为选择查询、计算查询、交叉查询等三个方法;窗体的功能主要是输入数据、编制数据、显示数据等。数据库操作容易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提高了种质资源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利用效率,利于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的长期保存及资源共享,促进了种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及有效开发利用。项目发表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2个。项目取得的效益:项目建立一个占地30亩,水电、道路及配套设施完善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保存澳洲坚果种质44份,能够向社会提供优异澳洲坚果优异种质资源10份。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造就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开发学术团队,为今后开展热带亚热带果树选育种研究及生产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的实施,课题组成员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深入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以及提供嫁接苗等向果农宣传、推广澳洲坚果优质品种和配套技术措施,先后派出专家8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技术干部及果农300多人次;带动了中国澳洲坚果栽培技术提高普及,提高了果农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澳洲坚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随着澳洲坚果新型市场的崛起,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澳洲坚果产业对优良品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项目通过对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建立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信息库,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促进中国澳洲坚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面,由于繁育场所、保存基础设施及防护设施简陋,加上科技人员的技术经验积累不足等因素,使得枝条等材料收集引进的种质难于繁育成功,部分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难以嫁接成活,因而降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保存率。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种质资源遭到人为破坏,种质资源圃的防护设施不强。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