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4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属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类别:主席资金,合同编号:08160-05)。课题组接受国际输血协会和国际血小板工作组的委托,通过组织和主办第14届“国际输血协会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解决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国际难题。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血小板表面有丰富且复杂的多态性抗原,会通过多种免疫途径,导致人体的各类血小板免疫异常性疾病,依靠相应的先进实验诊断技术能对这些疾病实施诊断,预防和治疗。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界要求通过组织国际学术合作,解决国际共性的实验技术难题,建立诊断技术及质量的国际和谐标准。性能指标:针对急需解决的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国际共性难题,课题组设计和制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集中解决血小板免疫血清学和血小板分子免疫学的技术和临床应用问题;在国际输血协会和国际血小板工作组的委托下,组织由23个国家42个实验室参加的第14届“国际输血协会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的合作研究,共同对设计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进行实验分析和完成国际学术评估,为解决国际技术难题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项目是中国输血医学和血液学界首次大规模组织和主持的国际科研合作活动,有42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参加,共同对课题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做实验分析,并对成果做国际学术评估,是中国医学界的创新性工作;研究成果为解决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国际难题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国际输血协会血小板工作委员会主席Cecile Kaplan教授先后在国际输血大会和输血协会会刊Transfusion Today上,发表了主题文章,指出国际合作项目参加者一致认为合作研究十分出色,非常有帮助和收获很大,认证了课题组成果的国际先进学术水平;自主研发了适合国情的血小板免疫生物血清学技术、血小板分子免疫学技术、细胞及基因工程技术等三大类共计18项血小板免疫性疾病的新诊断技术和产品试剂,成功建立中国的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和学术交流平台;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成为国际极少数拥有丰富和罕见的国际血小板免疫参比和质量控制样本的实验室;研发和创建国内唯一的罕见血小板多态性基因的细胞库,基因库和永生化细胞株库;揭示了CD36对于中国人群甚至亚洲人群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导致血小板同种免疫反应的抗原,成为血小板免疫学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课题成果通过了国际学术评估并得到充分肯定;已成功地应用于血小板免疫和遗传基础研究;应用于对血小板的各类免疫异常性疾病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成果的应用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特色医学诊疗服务项目。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已应用该课题的成果,拓展了大量的科研、临床诊断治疗服务、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建立1000名无偿献血员的血小板基因数据库;为区内外解决1600多案例的血小板输血医学和临床血液学疑难问题;建立了国内外唯一的华人血小板免疫学学术网站,为国内外提供血小板免疫学学术交流和教育网络平台。历年获奖情况:二篇成果论文分别被国际生物医学搜索引擎“BioMedLib”评为自2008年、2014年发表以来所在领域发表的相关专业论文中的二十大最佳论文之一;三篇成果论文分别获2009-2010年度南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一篇获2013年南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获2011年南宁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项目奖。成果简介:课题组针对急需解决的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国际共性难题,设计和制定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集中解决血小板免疫血清学和血小板分子免疫学的5大项技术和临床应用问题。42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参加合作研究,共同对课题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做实验分析。课题组综合各国际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结果,结合国际血小板免疫诊断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难题的措施,撰写了“合作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估报告”(附件五)并通过国际学术评审;并在《Vox Sang》上发表国际合作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国际学术界代表一致认可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解决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国际难题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为建立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及质量的国际和谐标准做出了贡献;已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该课题成果论文6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篇,其它文章正在发表中;15人次受邀赴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和交流;自主研发了适合国情的血小板免疫生物血清学技术、血小板分子免疫学技术、细胞及基因工程技术等三大类共计18项血小板免疫性疾病的新诊断技术和试剂,成功建立体现中国的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水平的工作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征集并获得了多种国际血小板免疫参比样本、罕见样本及质控样本,结合自主研发的国际血小板免疫参比样本,广西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已成为国际极少数的拥有丰富和罕见的血小板免疫参比和质量控制样本的实验室;研发和创建国内唯一的罕见血小板基因的细胞库,基因库和永生化细胞株库,保存有256株共计3082管罕见型血小板抗原永生化细胞株,成为血小板免疫学研究的无价资源库;揭示了CD36对于中国人群甚至亚洲人群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导致血小板同种免疫反应的抗原,作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血小板免疫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已依托建成的血小板免疫学诊断技术平台,参加7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承担8项广西/南宁市科研课题,开展血小板领域的免疫和遗传的分子基础及生物功能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服务:已成功解决1600多疑难案例的血小板输血医学和临床血液学问题,创造了18.55万元经济效益;建成1000名无偿献血员的血小板基因数据库,为各类抗体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提供配合的血小板输血治疗制品;血小板免疫学诊疗服务现已发展为广西特色诊疗服务,体现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国内外唯一的华人血小板免疫学学术网站“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血小板免疫学网”,提供血小板免疫学学术交流和教育网络平台;培养了血小板免疫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课题组2人入选为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评选为南宁市巾帼建功标兵。已举办三期国际血小板免疫学和输血医学研讨会和继续教育班,进行全国性的技术推广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