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39
成果描述:
项目来源与背景:项目以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优化筛选及效益评价(合同编号:主席基金08160-04)”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广西林科院、广西七坡林场、广西钦廉林场共同承担2012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其他推广示范项目“桉-草营建技术及优良模式推广示范”,合同编号:[2012]TG07号,进行成果推广,以解决和消除对桉树人工种植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社会担忧和顾虑,同时考虑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因素,提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综合效益。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该成果属于人工林建设中的生态林业工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型基础研究,以林学学科的森林生态学、森林土壤学、林业经济学、森林培育学、牧草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推广“林-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桉树-山毛豆2m×3m优良模式”和“桉树-山毛豆2m×6m优良模式”,提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综合效益。性能指标:课题任务书要求的考核指标:推广“林-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桉树-山毛豆2m×3m优良模式”和“桉树-山毛豆2m×6m优良模式”。其中营建推广示范林20hm<'2>,推广辐射林60hm<'2>,共80hm<'2>;推广示范林造林成活率90%以上,保存率85%,覆盖度达到80%以上;桉树平均树高7m(年均3.5m)以上,平均胸径125px(年均62.5px)以上,牧草产量年均300kg/亩;建立林-草模式营建及优良模式推广技术手册1套;培训林农500人次。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完成了“林-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桉树-山毛豆2m×3m优良模式”和“桉树-山毛豆2m×6m优良模式”的推广。其中营建推广示范林23hm<'2>和推广辐射林93.2hm<'2>,分别为合同考核指标的115.0%和155.3%;推广示范林总平均保存率89.76%,乔、灌木覆盖度总体平均达到89.23%,分别为合同考核指标的105.6%和111.5%;桉树总体年平均树高4.15m、年平均胸径115.5px,分别为合同考核指标的118.57%和184.80%;牧草产量总体年均624.63kg/亩,为合同指标年均300kg/亩的208.21%;编写了林-草模式营建及优良模式推广技术资料1套,累计培训7次,培训林农540人次。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完成了“林-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桉树-山毛豆2m×3m优良模式”和“桉树-山毛豆2m×6m优良模式”的推广。推广示范林总平均保存率89.76%,乔、灌木覆盖度总体平均达到89.23%,分别分别提高了5.6%和11.5%;桉树年平均树高和年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8.57%和84.80%,牧草产量提高了108.21%。编写了林-草模式营建及优良模式推广技术资料1套。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在有效提高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增加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等生态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在改善环境、减灾防灾、保障农业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富裕广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规划设计、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广辐射相结合,技术成熟、综合配套、可操作性强,可覆盖的面广,可在桉树人工林栽培区全面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3年,营建“桉树-山毛豆”优良模式试验示范林面积116.2hm<'2>,其中桉树直接经济收入482.78万元,牧草直接经济收入71.86万元,总收入554.64万元,年均总收入1.59万元/hm<'2>,年均增收0.77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在改善当地的环境状况、提供就业岗位、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增加林场收入、调整林种结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