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57
成果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 该项目对龙血竭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龙血竭及其基原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2个化合物,其中52个为新化合物。在系统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龙血竭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国产血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9篇,论文总影响因子16.332;CSCD收录5篇。18篇论文总引用251次,其中他引总数194次,SCI他引总数166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4次;培养博士7名;项目组成员有2人已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 发现点: 阐明了国产龙血竭的化学物质基础,首次证明龙血竭的主要成分是以查耳酮为代表的多酚类成分;首次分离鉴定了新的红色多酚类成分以及查耳酮二聚、三聚体;首次发现一个C环异构化的结构新颖的甾醇类化合物。为国产龙血竭的药理临床作用提供了化学依据。 在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国产龙血竭的HPLC分析技术和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为龙血竭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云南产和广西产龙血竭化学成分差异的比较,提出剑叶龙血树可能存在两个化学型的观点。 通过对剑叶龙血树、柬埔寨龙血树、狭叶龙血树系统的植物化学成分研究,阐明龙血树活体内主要成分为甾体类配糖体,发现了系列新的甾体配糖体;提出柬埔寨龙血树与剑叶龙血树为近缘物种的观点。为不同基原植物的合理利用以及植物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龙血竭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探讨了龙血竭的形成机制,揭示龙血树树脂是剑叶龙血树树干在微生物感染和自然氧化作用下形成的多酚类化合物,为人工促脂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 科学价值:该项目对龙血竭及其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基于系统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龙血竭指纹图谱的共用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血竭的形成机制。论文发表后,被国内外的众多综述和研究论文引用,相关研究结果被国内企业用于国产血竭的标准制定和研究。该研究工作为国产龙血竭新产品开发、标准制订和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整个龙血竭产业无论在科研和生产上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龙血竭及其基原植物的化学研究”是最早的、系统性的国产血竭的研究工作之一;推动了国产龙血竭的研究和产业化。 同行引用及评价: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9篇,论文总影响因子16.332;CSCD收录5篇。18篇论文总引用251次,其中他引总数194次,SCI他引总数166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4次;国内外同行专家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明显的原创性,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