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合成、代谢酶及受体的新功能研究和临床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43

成果描述:

组胺是体内强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及进展。然而,既往对内源性组胺功能的认识却极为有限,制约了人们对组胺相关疾病的深入了解。为进一步明确体内组胺及其相关分子的功能,该项目以组胺分布较多的组织系统中重大临床疾病为问题导向,系统揭示了内源性组胺及其相关分子在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乳腺癌等多种非传统组胺相关疾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新功能,为相关疾病的个体化防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基础。1.主要技术内容:1)建立多种模式动物的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模型,探讨交感神经组胺在心血管疾病发病及进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2)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及候选基因策略,在南、北方两个地区汉族人群中观察和验证组胺合成、代谢酶及受体与CHF发病风险间的关联。3)揭示了激活组胺H4受体(HRH4)可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阻断非小细胞肺癌上皮细胞间质化过程。4)分析了HRH4基因多态性对受体蛋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间的关联性。5)揭示了抑制组胺H3受体(HRH3)可通过抑制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阻断胶质母细胞瘤EMT过程。6)采用候选基因策略,探索组胺合成、代谢酶及受体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病风险、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倾向间的关联。技术经济指标及推广应用的效益情况:1)基于HRH2参与介导交感组胺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结果,针对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有效率。2)基于该项目率先发现的与乳腺癌等多种疾病发病风险、复发、转移预后等关联阳性的组胺相关分子编码基因多态性位点,课题组将这些位点作为相关疾病的个体化防治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节省了不必要的支出,并创造了较好的收益。3)将HRH3和HRH4选择性激动剂或拮抗剂分别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和NSCLC的初步试验,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了理想的前期基础,预期经济效益可观。该研究成果临床推广应用之后,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收益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该院的合计收入为1200万元,同时在7家军地知名医院推广后近三年的合计收入为3496万元。此外,该项目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科研项目资助下,获批专利1项,累计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13篇,影响因子累计达52.663,单篇论著最高影响因子6.627。相关研究结果参加国内和军内专业学术交流4次,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4名,本科实习生5名。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