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玉林市水文水资源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0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2014年3月受玉林市科学技术局下达科技攻关类项目,按合同(玉科计20141005)要求,由玉林市水文水资源局承担。项目研究成果如下:调查分析,评价苏烟水库来水为大双河、上地坡河和大容山来水。上地坡河来水较少且无超标污染物,不作分析。大容山来水全年水质类别均为Ⅲ类符合饮用水标准。大双河来水主要受CODn、TP、TN和粪大肠菌群污染物等影响,工程运行前水质为劣Ⅴ类,运行后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达Ⅲ类。同期苏烟水库二库、一库各污染物浓度也有所下降。沼气池工程的总去除污染物(CODCr)总量为78.85t/a,占CODCr总量69.5%,去除NH3-N量为14.16t/a,占总量86.3%。产生效应:80座沼气池的沼渣、沼液深加工产品全部销售,每年可获得160多万元收益;消除环境污染、减少农药用量和污染、减少生态人为破坏有利于保护自然植被等效应。人工湿地进、出水TP、TN、铁和粪大肠菌群等浓度也均有明显下降。粪大肠菌群、NH3-N、CODn、TP、TN和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96.5%、74.5%、41.4%、37.5%、20.8%、8.2%。多数参数的去除率在非汛期高于汛期;经人工湿地治理后总磷浓度由0.24 mg/L降至0.15mg/L,总氮由2.374 mg/L降至1.880mg/L。湿地去除总氮1246 kg/a,去除总磷227kg/a。可见,人工湿地技术治污有明显效果。生态浮床约11600m<'3>,年吸氮量达到366㎏,年吸磷量50.81kg。三个保护工程组合系统治理,沼气池在面源污染截留发挥了很大作用,水体未发生过蓝藻水华,水库营养评分值明显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二库仍为轻度富营养化。藻类的优势种为微囊藻、束丝藻,水华风险评估为临界状态或水华发生,随时都有暴发的可能,迫切加大工程规模和治理力度,扩大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的种植面积。该研究构建苏烟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选择了磷、氮、CODn、BOD5、NH3-N、硝酸盐氮、铁、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水量、植物多样性、经济效益、基础设施、旅游、文化价值等20个指标,有14个指标评为“好”,占70%。因此,水源地保护工程运行后苏烟水库的水环境综合改善明显。项目创新点:构建苏烟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分析测试手段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原则,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个指标综合评价工程实施后的环境效应。该课题在广西尚属首次,苏烟水库生态治理技术是广西首个示范应用基地,同时在评价方法上首次应用理化指标、富营养化状态,结合水华风险评估藻类生态。综合评价苏烟水库水质的健康现状,是广西首个人工湿地和生物浮床污水净化试点研究。作用意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治理效果明显,苏烟水库水质达Ⅱ类目标要求,直接节省水质处理费用为85.15万元;重大意义是保障玉林城区80%区民的饮水安全;同时推动人工湿地、生物浮床治污技术在广西的应用和发展。项目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各级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水环境研究部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直接和快捷的科学信息资料,为其他各个水库水源地水资源质量保护治理工程提供参考资料。在应对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准确预测预报水污染情况,为水污染提供决策依据,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国民积极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存在问题和建议:氮、磷等营养元素是苏烟水库水体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仍是污染物中被严格控制的主要目标。建议加强苏烟水库二库底泥污染的监测分析和保护对策研究。鉴于国内对人工湿地这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尚处于改进中试阶段,有关工艺设计资料和应用实例还不多见,有待结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研究该区生态治理工作,取得适合于玉林地区环境气候条件及污水特性的实用数据,以促进其在广西区的推广应用。成果水平:研究成果达到了区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