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07
成果描述:
任务来源:该项目是桂科计字〔2012〕22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所属课题“适于广西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筛选及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任务书编号:桂科攻1222012-1A。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毛木耳优良菌株筛选及优质菌种制备。技术原理:通过中国普遍栽培和相关单位保藏、本所保藏及本土自然选育等渠道广泛收集毛木耳菌株,进行菌株间拮抗试验,选择拮抗明显的菌株进行出耳评比试验,获得性能较优菌株10个左右,再行小规模、不同季节的栽培试验,选出3-5个优良菌株,于不同地域放大栽培,最终获得适合于广西栽培的优良毛木耳菌株1-3个,再行菌株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试验和菌株菌丝体繁育的最佳条件试验,最终形成和制定出规范化的毛木耳菌种繁育的标准技术体系和规程。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1.技术方法的创新项目研究首先采用平板三点法即每个平板上点种三个菌株进行菌株间的拮抗反应试验,然后采用两头试管法对拮抗不明显或不拮抗的菌株进行拮抗反应复查。平板三点法、两头试管法的拮抗试验,少有文献报道。2.技术成果的创新:2.1研究获得的359个野生毛木耳菌株,对本土珍贵的种质资源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避免了其基因流失的危险,并为育种、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材料;2.2研究筛选获得的本土优良的毛木耳品种龙虎山7-4、板榄5-3,为该区毛木耳种植产业提供更好的品种资源。尤其是龙虎山7-4、板榄5-3属本土种质资源,更为适合于我去气候条件栽培的品种,且其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台毛一号。这也成为继云耳百云6号菌株后的第二个广西本土优良的食用菌种质资源。3.技术作用的创新采用平板三点法、两头试管法菌株间的拮抗试验,对411个毛木耳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检测,很好地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极大地缩短了筛选时间。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的范围:广西农作物秸秆如桑枝杆、木薯杆、玉米芯(杆)等种植毛木耳产品。推广应用前景:1.野生毛木耳种质资源所分离定性出来的野生毛木耳菌株,通过超低温冰箱和液氮法进行长期保藏,对本土珍贵的种质资源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避免了其基因流失的危险,并为育种、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材料。这些种质资源,为经过进一步驯化筛选、选育或遗传育种等措施,获得抗逆性更强、品质更好、生物转化率更高的优良品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对确保毛木耳产业的优良种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适合于广西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菌株筛选通过多次出耳评比试验,扩大栽培试验,筛选出的优良毛木耳菌株:台毛一号、龙虎山7-4-①、板榄5-3-②,为该区毛木耳种植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机会,尤其是龙虎山7-4-①、板榄5-3-②属本土种质资源,更为适合于该区气候条件栽培的品种,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为该区毛木耳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毛木耳菌种繁育标准技术规程的制定标准的制定,对该区毛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确保优质种源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菌种制备技术支持,规避因种源的问题而导致毛木耳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损失。综上,该项目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该区毛木耳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措施:1、相关部门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示范力度;2、加强农作物秸秆收集、粉化、储运等方面的研究和秸秆种植毛木耳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