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06
成果描述:
《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科研课题于2014年3月10日获得广西区卫计委批准立项(合同编号:z2014478)。立项背景:通过观察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探索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康复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将慢性期精神分裂症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齐拉西酮治疗,进行8周疗效观察。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社会功能、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行为障碍、治疗中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观察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其对社会功能和行为障碍改善的程度;探索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其社会功能改善的康复模式,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完成情况:举办3次培训班,培训精神科工作人员40-80人/次。完成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即研究组,实际完成53例和对照组,实际完成52例。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核心期刊1篇)。研究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第4、6、8周末,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研究组的BPRS总分、激活性分、敌对猜疑分的减分较对照组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周末,两组的NOSIE总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或P<0.05);研究组SSPI总分及各因子(除外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第8周末,研究组TESS总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果: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行为障碍的改善程度、对社会功能的恢复程度均优于单用齐拉西酮治疗,不良反应更少。课题的开展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成果的具有创造性、先进性的优势。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查新结果示国内、区内未见报道该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成果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独创性,技术达到国内研究水平,区内领先。应用结果:在区内5家医院应用,应用结果反馈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指导意义。能改善病情,促进疾病的康复,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促进病人的康复而回归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