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节风黑斑病病原学及罹病肿节风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97

成果描述:

肿节风又名草珊瑚、九节茶,是广西特色药材、中国药典收录品种,近年来在广西东兰、环江、宜州、融安等地大面积种植,但是叶部新病害-黑斑病大发生,防治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于2011年资助开展了“肿节风黑斑病病原学及罹病肿节风药材质量评价”(2011GXNSFB018036)课题研究,旨在明确病原菌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流行规律,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此外,还通过采用高效液相等化学分析手段,探索不同病情指数的肿节风在病原真菌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异秦皮啶等)的化学响应,建立罹病肿节风的质量评价方法,正确评价病害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以利于防治指标的制定。采用柯赫氏法则分离引起肿节风黑斑病的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致病菌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将该病害定名为肿节风炭疽病。该菌在6~35℃内均能够生长,12~35℃内生生长良好,适宜生长温度为26~28℃,4O℃菌丝停止生长,不产孢子,菌丝生长及产生孢子对光均不敏感,在所有的光环境下均保持较好的长势。戊唑醇,苯醚.咪鲜胺对肿节风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参照2010年《中国药典》HPLC方法测定肿节风主要活性成分异嗪皮啶的含量,肿节风炭疽病病情指数达到50~60时植株鲜重显著降低,当病情指数达到60~70时异嗪皮啶含量开始显著下降。所以,田间病害病情指数大于60时,药材不适宜使用。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该课题明确了肿节风新发病害的致病菌,筛选出了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在药材产区进行推广应用,使得广西肿节风的大面积栽培得到保障,从而满足区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用药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该研究成果得出了“肿节风田间病害病情指数大于60时,药材不适宜使用”的结论,对指导肿节风药材收购、保证药材质量具有创新意义。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