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92
成果描述:
立项背景:针对广西甘蔗生产上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主栽品种种性退化严重,优良新品种缺乏的突出问题,2004年起课题组以甘蔗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为主,结合分子生物改良技术,通过收集和利用甘蔗种质资源,挖掘甘蔗优异种质与基因,选配高配合力优良亲本和组合,开展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选育。桂糖39号是课题组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采用“五圃制”方法育成的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大茎的甘蔗新品种。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以早熟、高糖、宿根性好的中大茎品种粤糖93-159为母本,中国的当家品种ROC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预备品种比较圃、品种比较圃的系统试验和选择。再通过甘蔗区试,应用遗传方差和遗传×环境互作方差评价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选育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大茎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桂糖39号。桂糖39号大茎、早熟、高产,宿根性强,有效茎数4094条/亩,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和分蘖率均高,成茎率高,株高一般,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大田试验期间未见花叶病发生,黑穗病发生率和螟虫为害率也很低。新宿平均产蔗量为6479kg/亩,较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产5.28%和11.17%;平均蔗糖分为14.07%,分别比对照ROC22和ROC16高0.05%和低0.02%(绝对值);平均亩含糖量为911.7kg/亩,较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糖5.71%和11.04%。植株直立、整齐,茎径粗大,易脱叶,蔗茎均匀,利于间、套种其它作物,且有利于田间管理。宿根性好,适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大茎且宿根性好:在广西二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区域试验中,桂糖39号平均茎径达到3.05厘米,是10个参试品种中最粗大的,比对照比ROC22(2.56厘米)、ROC16(2.39厘米)分别增粗了0.49和0.66厘米;宿根蔗发株率高,平均达到176.77%,分蘖率达到83.66%,宿根蔗有效茎多,达到4312条/亩,宿根蔗产量高,平均达到6593公斤/亩,比ROC22、ROC16号分别增产9.25%、11.49%。平均亩含糖量为934.8kg/亩,较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糖9.12%和10.48%。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的技术已成熟,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已经明确,适合在桂南、桂中和广东、云南等华南旱地蔗区种植。该项目是采用常规有性杂交的方法育成甘蔗新品种,没有任何转基因成分,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桂糖39号在广西繁殖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100多亩,提供蔗种20200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家糖业政策导向和国际糖价冲击的影响,蔗糖业已连续多年亏损和不景气,蔗农、糖厂、农场、专业户等各方积极性下降,加上缺乏示范推广经费,导致新品种推广应用缓慢。建议国家和广西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理顺糖业发展政策,加强优异新品种的推广扶持力度。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