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57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蔗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桂科自0991202)由广西科技厅下达,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实施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研究目的与意义:广西是中国蔗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蔗农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氮肥的过量施用,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损失,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氮素的损失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蔗田氮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蔗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和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氮素损失、减轻环境压力,实现蔗农增产增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论点与论据:1.定量评价了蔗田中氮素行为。在地下滴灌施肥的条件下,甘蔗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由表层垂直向下随着土层加深其含量逐渐减少;滴灌带水平方向上,同一层次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不大,垂直方向土层0~15 cm、15~30 cm、30~45 cm和45~6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73 mg/kg、63 mg/kg、58 mg/kg、40 mg/kg。常规种植(无滴灌)条件下,土壤剖面中土壤碱解氮分布规律与地下滴灌施肥土壤剖面中土壤碱解氮分布规律相似,但其土层0~15 cm、15~30 cm、30~45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地下滴灌施肥处理分别为高出11 mg/kg、15 mg/kg、19 mg/kg。2.地下滴灌甘蔗根系分布规律。地下滴灌条件下,在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甘蔗根系主要分布在0~15 cm土层,其次是15~30 cm,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常规种植的甘蔗根系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0~30 cm处,但其根生物量明显高于地下滴灌种植。在水平方向上,地下滴灌条件下和常规种植相比较,甘蔗根系都在15~30 cm处分布最多。其他水平距离上也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趋势。同样,常规种植的甘蔗根系生物量要高于地下滴灌种植。3.以蔗茎重和生物产量为标准,筛选获得了氮高效甘蔗种质材料共3份。4.提出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应用土壤0~30 cm硝态氮速测法和植株叶脉中硝态氮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考察植株硝态氮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公开发表论文2篇,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12篇(次)。创见与创新:定量评价了在地下滴灌施肥的条件下蔗田氮素分布规律,提出了蔗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方法,以蔗茎重和生物产量为标准,筛选获得了氮高效甘蔗种质材料。社会经济效益和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属于应用基础研究,不涉及到直接的、具体的经济效益,但运用该项研究成果,对蔗田生态系统中优化施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蔗农经济收入,解决甘蔗高产、氮肥高效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都将起很大的作用。存在问题。该研究植株硝态氮快速测试的方法为二苯胺法。由于甘蔗植株叶脉的硝态氮含量低,用二苯胺法测定测有时不出株叶脉的硝态氮含量。建议今后这方面的研究,用灵敏度更高的测定甘蔗叶脉测硝态氮含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