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湿地研究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283
成果描述:
| 该项目历时8年,采用引、选、育常规育种手段,进行灌木树种引进并营建引种试验林。对引进品种进行了生长指标调查,研究了各树种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性;观察了各树种的物候期;针对不同树种开展了硬枝、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对试验林所有品种(品系)进行了生物生态学特性、适应性等观察测试,通过综合评价,选育出5个适应性较强的灌木树种,研究总结出该试验条件下参试灌木树种育苗及栽培配套技术。技术性能指标:选育出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适合该地区自然条件栽培的5个灌木树种。建立了引种试验林,引入11科,14属23种(自选1种)灌木树种品种(品系)及育种材料,为今后继续选育多型性品种创造了条件。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研究总结出一套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灌木育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前景:许多灌木树种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改善自然生态条件的最佳效果。积极选择培育生态经济灌木良种,这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性、优化林业生产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美化香化生活工作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林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灌木育种工作,实现灌木树种造林良种化,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该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劣质立地较多,用来营造灌木林的土地大都是不宜农耕的土地。由于灌木树种与乔木比较,适应性强,对水分的消耗少,因此可以节省水资源。随着灌木造林面积的扩大,灌木资源的迅速增加,灌木加工利用产业化的实现,可对灌木树种的果、叶、茎、干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可收到更大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