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西安市红会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127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骨科自选项目属于临床医学领域骨外科学学科。该课题属于骨科学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社会性问题。该疾患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技术原理:建立数据库建立1819例患者数据库,包括: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骨密度T值、治疗方法、功能恢复程度、近远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腰背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腰背部疼痛、ODI,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保守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腰背部疼痛、ODI,及治疗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椎弓根钉复位治疗,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一种新的胸腰椎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分型方法,并初步检验其有效性。制备尸体骨标本,研究不同骨水泥分布状态、不同剂量等,伤椎及邻近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确立最佳的骨水泥分布状态。通过数字化建模,建立标准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容积比的骨水泥注入后,患者伤椎及邻近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以确定最佳的骨水泥注入量。设计经横突-关节突移形部建立单侧工作通道的椎体成形技术,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前瞻性对照研究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时的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建立一种新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分型方法,对每种分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案;确定了25%体积比的骨水泥注入量,为最佳注入量,有效地排除了椎体大小对骨水泥注入量的影响,保证了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了中、远期伤椎再骨折,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风险。设计了经横突-关节移形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技术,避免了关节囊的损伤,减少了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术中射线暴露和穿刺次数,降低了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进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性骨折穿刺技术,提高了骨水泥注入的准确性。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主要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提出了新的分型方法,并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根据不同的分值,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为临床上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体积比的骨水泥注入后,相邻节段终板应力的改变,确定了最佳骨水泥注入量。设计了经横突-关节突移形部单侧穿刺成形技术,减少术中射线暴露,降低了术后因关节囊损伤导致腰背部疼痛的风险。通过对照研究,提出了胸腰椎陈旧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分型有待进一步多中心研究应用。工作通道的技术局限于该地区,亦应采用多中心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