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124
成果描述:
|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搞清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对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能够为乳腺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资料。为了探索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策略,该项目组通过流行病学进行群体性层面研究,发现社会背景、种族等因素影响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比率,但是患侧腋窝清扫术后会导致患侧上肢体水肿及相应的功能障碍,由此,课题组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期通过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状况判断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达到保腋窝降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并发症的目的,并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机制及相应的治疗策略,为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资料。该项目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该项目组发现亚洲人乳腺癌确诊年龄较为年轻,腋窝淋巴结转移比率相对较高,以美籍华人尤为明显,另外,课题组还发现: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与就诊时乳腺癌的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成负相关,与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先进治疗模式的几率成正相关,因此,社会背景、种族等因素影响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乳腺癌转移模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进一步证实了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成功为721例患者保留了患侧腋窝,使其避免了患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所带来的痛苦。同时课题组也发现:CK19单抗表达增加和CD8+T细胞、CD25+T细胞数量的改变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发生微转移方面的作用,这为课题组检测前哨淋巴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Her2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发现:Her2蛋白酪氨酸激酶的高表达可以异常激活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增强下游靶基因CyclinD1等的转录,而这些基因的高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这条Her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发挥作用新途径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作用机制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受到了同领域国外学者的重视;临床上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Herceptin(赫塞汀),价格较为昂贵(约22000元/支),为此,课题组采用较为经济的苯醌安莎霉素类抗生素Geldanamycin进行研究,结果发现Geldanamycin可通过降解Her2蛋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人乳腺癌细胞系eGFP-Luc2-MDA-MB-231的建立:该细胞系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Luc2)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其优点是可以通过无创性的动物活体成像仪实时观察移植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状态,为乳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公开发表高质量论文超过31篇(被引用次数超过80次),其中SCI期刊收录5篇,影响因子共计14.1分,Medline收录2篇,核心期刊收录24篇,培养研究生18名。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在该项目研究成果指导下,课题组:针对年龄在40岁以下、职业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课题组通过病友会、科普讲座、科普读物等方式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传,告知乳腺自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较为优异的成果,近年来,该人群对乳腺钼靶等辅助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门诊40岁以下女性患者比例明显提高,职业收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中早期乳腺癌比率显著提高,并出现大量隐匿性乳腺癌患者;针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应机制的研究,课题组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腋窝功能的基础上并不增加患侧腋窝淋巴结的复发风险,将之成功应用于乳腺外科,成功开展该技术后使近72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痛苦,并成功将该技术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广泛推广。另外,课题组课题组对Her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发现,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也受到了同领域国外学者的重视,被SCI收录的论文引用14次,其中包括《Cancer research》、《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Breast cancer research》等重量级的学术期刊,总的影响因子达到70分以上。此外,还被Thompson撰写的《Targeting Wnt Pathway in Cancer》一书收录作为经典性的结论。相关论文获得“陕西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下一步力争将项目研究成果写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癌诊治规范》及有关技术规范,进一步推广项目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