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网椎管成形术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安康市中心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102

成果描述:

概述:立项背景:脊柱后路椎板减压与椎管扩大,可有效解除脊髓;马尾和神经根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内循环,有效治疗脊髓;马尾;神经根压迫性损伤。但术后遗留椎管缺损,往往因脊髓;神经根椎管内粘造成脊髓;神经根的摩擦性牵拉性损伤,或肌肉瘢痕组织,植骨块坠入椎管造成脊髓,马尾;神经根二次压迫性损伤,从而造成远期疗效不满意的尴尬局面。项目的目的:受钛网修复颅骨缺损的启发,应用钛网进行椎管成形尝试。用技术干预,达到重塑椎管完整性,恢复椎管生理性结构,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大小便功能恢复,研究内容:根据脊柱外科发展现状,利用便捷,简单,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方法,针对各种脊柱后路椎板加压,椎管扩大手术遗留椎管缺损,进行钛网椎管成形手术,以恢复椎管完整性和脊柱后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椎管生物力学特性。并且对钛网材料进行椎管成形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实用性研究。创新点:利用钛网进行椎管成形为课题组首创,所有手术自主独立完成。钛网作为椎管缺损修补的材料具有:有材料来源容易,可根据缺损形状任意裁剪修复固定。固定牢靠,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钛网椎管成形只需15分钟即可完成,手术耗时少等优点。主要技术: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手术遗留椎管缺损,根据术中椎管缺损形状,按测得缺损边长裁剪钛网,使钛网边长较缺损边长大3-5mm。钛网周边钉孔用3mm长度微型螺钉固定于椎板和关节突。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脊柱后路椎板加压椎管扩大手术的同时进行钛网椎管成形,方法简单快捷,不增加新的手术创伤,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有着很好的前景。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扩大遗留椎管缺损,易致脊柱失稳,退变加速,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及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钛网椎管成形术可有效的增加脊柱稳定性,延缓脊柱失稳退变,减少术后疼痛发生。椎管完整性的修复,椎管内环境改善,有利于脊髓细胞修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可避免肌肉瘢痕,植骨块坠入椎管压迫脊髓。钛网椎管成形方法简单,耗时少,易于推广,患者乐于接受。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脊柱后路手术遗留椎管缺损,有些学者尝试采用自体椎板回植椎管成形,自体髂骨“H”形植骨椎管成形,应用人工椎板椎管成形等方法进行椎管修补成形。但因手术耗时长,固定不稳定,易致医源性损伤等未能被多数骨科临床医师接受和广泛推广。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学者对脊柱后路手术遗留椎管缺损,远期疗效不佳引起重视,所采用的椎管成形方式因多种因素未能被骨科界接受和推广。采用方法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椎管成形方法为其发展趋势。现有的工作基础:骨科医院现有高级职称骨科专家10余名,已形成骨科各专业规模性发展,各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素质高,人才梯队完整,每年都有市研项目获奖。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目标:应用钛网修复脊柱后路椎板减压与椎管扩大所遗留的椎管缺损,以重塑椎管完整性,恢复椎管生理性结,延缓脊柱退变,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研究与开发内容:在逐步广泛开展该项目其础上进行瞻前性和对照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根据术中椎板减压所形成的椎管缺损形状,按测得缺损边长裁剪钛网,使钛网边长较缺损边长大3-5mm。钛网周边钉孔用3mm长度微型螺钉固定于椎板和关节突。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可根据缺损形状任意裁剪修复固定。钛网椎管成形的优势:材料来源容易,可根据椎管缺损大小和形状任意裁剪。固定牢靠,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钛网椎管成形只需15分钟即可完成,手术耗时少。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技济术经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手术的同时进行钛网椎管成形,方法简单快捷,不增加新的手术创伤,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有着很好的前景。该院每年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手术约300余例,每例椎管成形可增加手术费1000元,每年约增加经济收入30万元,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含产业化可行性):该项目不需要特殊设备,利用现有手术设备即可开展工作,经技术培训后可逐步开展该项工作。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钛网椎管成形术,技术难度较小,通过加强专业技术训练和局部解剖知识了解,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可归避风险。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