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31
成果描述:
| IgA肾病(Immunoglob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中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中国导致尿毒症的首位病因。IgAN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表现难以推断病理类型,国内外IgAN诊断仍依赖肾活检,但肾活检为有创检查,有严重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形成、肾切除乃至危及生命的风险。IgAN随着病程进展,病理类型可发生改变,有创肾活检重复性差,无法作为常规检查用以监测病情活动及观察疗效。因此,寻找IgAN诊断与病情监测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尚无IgAN诊断及病情监测的理想生物标记物,现有研究仍局限在检测尿液中一些炎症因子,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尚未被广泛接受和应用。IgAN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粘膜免疫产生的sIgA(secretory IgA,sIgA)及其在肾脏沉积后引起的补体激活在IgA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肾脏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反映的小管间质损伤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该项目利用该省大样本肾脏病生物标本库(肾组织、血液、尿液等),应用ELISA检测血、尿中粘膜免疫、补体系统、间质损伤中一系列关键分子,通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旨在寻找IgAN诊断与病情监测理想的无创性生物标记物,最终推广应用。糖基化缺陷IgA1是IgAN发病机制中的焦点,但血清高水平糖基化缺陷IgA1并不能反映病情活动。该研究另辟蹊径,以粘膜免疫在IgAN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首次在大样本IgAN患者中进行了血、尿sIgA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血、尿sIgA的水平能够间接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有望作为IgAN无创检测指标。尽管补体激活在IgAN中的作用早已得到认识,但传统的补体激活检测指标血清C3并不能反映IgAN病情活动,而该研究创新性的应用补体活化产物C3a、C5a及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代替C3,首次证明了尿C3a、C5a及H因子与IgAN肾脏损伤相关,有望作为IgAN诊断及病情检测的理想生物标记物。KIM-1是肾脏小管上皮受损的重要新标志物,该研究首次在大样本IgAN患者中发现尿KIM-1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肾脏损伤程度正相关,并且随访发现尿KIM-1水平能够预测肾脏存活率,尿KIM-1有望作为IgAN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无创性生物标记物。该研究结果提示sIgA、C3a、C5a、H因子及KIM-1可作为安全、便捷、经济的IgAN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能够减轻患者检查中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研究已发表国际学术刊物SCI论文7篇(累积影响因子31.46,最高影响因子9.47),国际会议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