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南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27
成果描述:
| 该成果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从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环境长效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被动治理与应急处置已不能扭转有色金属产业突发环境事故发生的频次不断增快、规模不断增大、复杂性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损失不断提高的严峻形势,以环境风险控制理论为指导,从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环境污染损害风险评估与减缓等多方面进行环境风险过程控制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环境管理从达标排放推进到风险全过程控制阶段。成果的主要技术创新在于从分析有色金属产业环境风险的流域性特征入手,建立了有色金属环境风险要素识别、风险规避与阻止风险事件发生的规划防范技术系统;研发改进了企业废水、废渣处理技术,建立了避免与减少事故损害的高效的事故水体重金属削减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流域重金属突发污染事件水质和沉积物的全过程监控与预警技术;基于生物吸附与重金属解毒机制,建立受重金属事件损害的水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过程监控与诱导恢复技术,以及事件后污染强化防控与监管技术与环境损害与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等。集成上述技术从产业规划、生产过程到事故处置与受损环境恢复等方面形成了“有色金属产业环境风险流域系统控制技术体系”,为有效控制有色金属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其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套技术支撑。项目建立的技术体系已全面应用于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环境风险控制,优化了河池、贺州等地的有色金属行业布局,提升了产业结构与工艺水平;成功地应急处置了龙江河、贺江等重金属污染事件,实现了社会稳定;对环境事件及受污染河段开展的风险评估与损害控制,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环境与经济损失,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专家评审一致认为,依据环境风险耦合损害与节点可控制理论提出的流域系统防控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性,在实践应用中形成的流域污染风险系统防控模式对类似的环境污染情景应对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与借鉴价值,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重金属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方面达到国际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