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002

成果描述:

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使得库区次级支流表现为“非河非库或时河时库”的特点,进而使次级支流的污染总体表现出地域综合性、季节无规律性、来源复杂性的复合特征。针对上述特征,该项目在理论方法、单项实用关键治理技术、流域负荷梯级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强的适用成果。主要技术创新点:(1)针对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和三峡库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提出并构建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污染负荷特征解析及基于此的流域负荷削减方案优化方法。应用该方法完成了多条库区典型次级支流污染治理工程“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并被采纳。(2)研发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共生系统强化脱氮除磷一体化工艺与设备、多形态接触氧化-强化排水沟渠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势能曝气自动回流装置-改良人工快渗系统山地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厌氧+附璧流跌水复氧+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技术,构建了适合库区山地乡镇污水处理的多形态生物生态实用技术系列。(3)研发并集成了垃圾好氧/准好氧填埋、陈垃圾场原位快速稳定、污染沉积物环保疏浚与沉积物的循环利用等技术,建立了次级支流高氮磷污染负荷“梯级综合减控”技术体系。在课题实施示范区,所研发的技术支撑建成了14项示范工程,村镇生活与农业污染总负荷削减50%,消除了V类和劣V类水体,使重度污染支流水质明显改善。为2012年“重庆市创建全国卫生模范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运行表明: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共生强化脱氮除磷自动回流工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费不高于0.86元/吨,节约20-40%;利用重力势能进行曝气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费0.12元/吨,与同等规模的活性污泥工艺比较,节约75%以上,实现了无能耗运行。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9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8篇研究论文、37篇硕博论文。形成的技术成果中有5个单项技术已被纳入环保部和住建部遴选的《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之中,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形成的支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已被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纳入三峡库区次级支流十二五和中长期治理规划,将在这些重污染次级支流进行应用推广;研究成果已经与多家环保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工程应用协议,将通过这些环保企业进行推广扩散。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