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26
成果描述:
| 随着中国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有机污染物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与日俱增。但是多年来许多有机污染物导致的健康危害不明确使人们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对环境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从而严重制约这类污染物的控制和健康危害的防范。该项目围绕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其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发现典型有机污染物导致的未知健康危害:针对有机污染物的低剂量暴露导致健康损害这一长期具有争议的问题,采用敏感期低剂量染毒动物,发现暴露低剂量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显著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的风险,获《Endocrinology》专篇评论的高度评价,并被欧洲生物监测委员会引用指出现有的双酚A安全剂量限值应尽快修订。发现父系暴露双酚A可影响子代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双酚A可影响精细胞对下一代的健康造成损害;发现农药溴氰菊酯引起帕金森症并阐明关键炎性反应路径,为预防干预靶点提供了依据。建立了系列典型有机污染物快速灵敏的检测新技术:发明了基于受体反应的PCR技术痕量二噁英生物检测方法和环境雌激素检测生物传感器,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并缩短分析时间,从而解决了传统生物监测技术难以应用实际的难题。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和纳米材料等,建立了酚类雌激素、农兽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预处理和检测新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被《Chem Rev》(IF=40)等高度评价,并应用于行业标准的制定。该项目在《Biosens Bioelectron》、《Endocri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39篇,累计IF 256,SCI他引935次,获批发明专利5项,用于中国5个行业标准的制订,主编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免疫学检验》和《卫生检疫学》。此外,在毒理学研究基础上完成百余项农药毒理学实验,保障了农药的使用安全;编制的《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调查技术规范》和《淮河流域重点地区生物监测方案》为中国环境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