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89
成果描述:
2006年经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出台了针对吸入性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方法-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疗法)。随即,2008年该院在安徽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委桂晓钟的主持下,紧贴前沿科学,拉开了探究安徽地区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序幕,总体工作历时6年,分四大步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前提必须清晰地了解该地区致敏原分布的特点,课题组进行了芜湖地区过敏性疾病过敏原谱分析研究,了解到芜湖地区过敏原的分布排序;由于对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历时长达3年,患者依从性问题有待研究,课题组紧接着进行了变应性鼻炎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依从性对比的研究,研究分析了影响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因素;由于脱敏治疗引进国内时间短暂,疗效及安全性尚有争议,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及安全性分析,对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限于尘螨)起到了总结和指导作用;课题组深入研究了变应性鼻炎儿童家居环境尘螨变应原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了解改善环境、控制尘螨、避免尘螨变应原接触已成为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之外的一个重要课题。对2008年7月-2009年10月间来该院过敏性疾病就诊的患者及健康人群共2788例,应用丹麦ALK公司生产的13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狗毛、猫毛、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霉菌Ⅰ、艾蒿、霉菌Ⅵ、豚草、花粉Ⅳ、花粉Ⅰ)进行皮肤点刺实验或采用瑞典法玛西亚生产的UniCAP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了解芜湖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趋势,过敏原的分布状况以及致病特点,制定该地区的过敏原致病谱。并对排名前位的过敏原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及致病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防治策略,最大限度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根据过敏原分布特点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唯一从病因上治疗的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针对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该院过敏性疾病科就诊的45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以2004年兰州会议标准为依据),分别采用丹麦ALK公司生产的安脱达皮下注射以及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畅迪舌下含服的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依从性,研究引起中断治疗的原因,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正常进行。针对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该院过敏性疾病科就诊的17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以2004年兰州会议标准为依据),分别采用丹麦ALK公司生产的安脱达皮下注射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并给与相应治疗措施,确保治疗正常进行。以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出生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127名新生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其出生时的脐带血进行脐血IgE检测并进行第一轮问卷调查以及3-5岁时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IgG4检测和第二轮的问卷调查。并随机选取100个有尘螨过敏的儿童家庭进行儿童卧室床尘的采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初步得出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通过对新生儿性别、产式、出生时脐血IgE水平,与幼儿时期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情况等关系的研究,分析脐血IgE及其它因素对婴幼儿变应性疾病发生的作用。通过采集的尘螨进行尘螨变应原含量的分析,研究芜湖地区家家居尘螨变应原暴露情况,及环境变应原含量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课题组历时6年进行的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系列探究,对于WHO推荐的唯一阻断发病环节的病因治疗方法-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起到了总结和指导作用,根据芜湖地区过敏原分布及致病特点,非常适合在该地区应用,并具有实用性强、推广意义大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