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42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项目“滩涂养殖业清洁生产应用示范”由广西环保厅以桂财建[2011]116号文,于2011年6月30日下达,项目资金为100万,实施期限为自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承担单位为广西水产研究所(现更名为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项目针对广西滩涂养殖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企业的清洁养殖技术规范,制定包含工艺、环境、管理等环节的相关标准,推进该区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保证水产品食品安全并促进“十二五”节能减排最终目标的实现。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在养殖排水季节对全区74个养殖站位进行十四个参数的大面调查,作为滩涂养殖排污情况本底数据,筛选三种生物制剂,进行了两年典型清洁养殖生产示范,建立了以泼洒生物制剂为主,辅以延迟排水的清洁生产技术,不要求任何额外处理设施,单位面积COD排放量可削减65.0%,BOD5排放量可削减48.0%,无机氮可削减66.7%,氨氮可削减73.7%,硫化物可削减69.0%,总氮可削减39.8%,总磷可削减34.3%,养殖成本仅增加2.6%。在保证外排水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可提升养殖的成功率和单位产量。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提出的清洁生产技术,在放养前施用特丽格生物制剂分解底质,放养后使用净池灵生物制剂进行日常管理,辅以延迟排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外排水位污染物排放量,该法成本低廉,不要求附加处理设施,且可提升池塘养殖的成功率和单位产量,有效解决了广西养殖外排水处理因基础设施缺乏和经营结构分散而无法有效推广的问题。项目制定并发布了广西地方标准《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要求》(DB45/T 1062-2014),是国内首部水产养殖清洁生产标准。将规范广西海水池塘养殖,可以极大改善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保障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实现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标准中针对的养殖外排水参数指标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悬浮物、铜、锌、氨氮、非离子氨、硫化物和总余氯,此7项指标对于调查的多数养殖场,或者现有工艺即可达到标准,或者虽暂时不能达标,但无需进行养殖工艺改良,只需改变传统的放水收虾方式,用网捕法收虾后,使用静置沉淀和泼洒生物制剂的方法,即可使外排水符合标准。改变收虾方法会造成收虾时间加长,人工成本略有上升,但影响极小。而生物制剂成本仅占总成本2%左右,多泼洒一次生物制剂,对养殖成本影响不大。第二类指标包括pH、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总氮和总磷,此7项指标必须改良养殖工艺,推进清洁生产的全套养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质的投入量,如采用清洁生产模式,可减少饵料投入量,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功率。的海水池塘养殖设施基本符合采用清洁生产模式的需要,主要在于完善养殖技术,精确控制投饵量、施肥量,准确把握生物制剂的投放时间和投放量,这些方法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还会降低饵料系数和肥料使用量,有助于养殖成本的降低。综上可知,项目清洁生产技术成熟度较高。该技术适用于广西所有海水池塘养殖外排水治理,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养殖废水污染事故鉴定,水产养殖业园区建设依据等,改变了广西海水养殖业废水排放超标监测缺乏依据的局面,适用范围较广。技术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成为为芽孢杆菌等,两种生物制剂均为合格上市产品,满足食品安全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由于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未强制执行,主要是依托与项目参与单位有合作关系的养殖公司,小范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对池塘沉积物还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主要是脱盐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