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推广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31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2011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亚热带蚕丝业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推广》(合同编号:2011GA790001),起止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总额为311万元,其中国家星火计划资金31万元。项目背景: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战略调整指导下,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占全国蚕茧产量的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广西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区桑园面积210万亩;蚕茧产量21.4万吨,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蚕农售茧收入67亿元;全区生产生丝1.75万吨,售茧收入、茧丝绸工业产值、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约125亿元。广西蚕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建立广西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建立3个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基地,在3个示范县建立示范点10个,小蚕共育10户,示范饲养桑蚕优良品种10万张。主要技术指标:集成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1套,发表相关论文1篇。主要经济指标平均结茧率达98%,平均亩产蚕茧达到160kg,蚕茧平均上车茧率达到92%,核心示范基地的蚕沙无害化处理率60%以上,小蚕共育率90%以上,培训蚕农1万人次。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创新点: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该项技术基本包含了广西易发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桑园病虫害,每一种病虫害都包括了病症、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提高了农民的可操作性,确保了广西桑园的稳产和高产。常见蚕病防治技术:该技术基本包括了广西养蚕易发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病害的防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养蚕成功率和广西的蚕茧产量、质量。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该技术包括了蚕沙生物肥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操作简易,应用效果好,能极大地减少蚕沙对农村养蚕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蚕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先进性: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一是通过利用区、市、县三级蚕业技术力量,构成广西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对广西蚕区蚕桑的病虫害进行普查,掌握该区蚕桑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建立和完善该区蚕桑病虫害名录和病虫害数据库,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在广西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指导下,进行广西的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二是针对农村养蚕现状和蚕桑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将各项先进的消毒防病系列技术组装配套,广泛宣传,强化蚕农消毒、防病意识,贯彻蚕桑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和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强养蚕环境治理,努力做到“清洁生产”,防止蚕、桑病虫害发生与流行,保障蚕茧生产稳产高产,蚕茧质量有较大提升。该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自2000年以来,育成的桂桑优系列桑树品种,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两广二号”、桂蚕2号等优良桑蚕品种,累计应用饲养量也超过3000万张,获国家级科技成果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广西现行的桑蚕品种及桑树品种都是项目主持单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并推广应用的,对品种的特性、生理、发育要求等十分了解,并针对桑蚕危害最重、发生最广的病毒病和白僵病对广西蚕品种的传染特点及预防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且一直负责面上技术推广及指导工作,与各市县蚕业部门常年配合,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的蚕业科技已有一定基础,蚕业科研、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及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健全。重点蚕区地(市)、县(市、区)、乡镇有比较健全的蚕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各级政府领导也十分重视和大力支持蚕业生产和示范基地建设。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该集成技术:已在广西主要蚕区进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存在问题: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效果不太理想,蚕农普遍存在重治轻防思想,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同时,广西养蚕批次较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桑园病虫害防控的实施。尽管三地示范点都建立有蚕沙无害化处理池,但蚕沙乱倒乱堆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增加了防病工作的难度。成果简介:集成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1套,发表相关论文3篇《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快速提取方法》(发表在《广西蚕业》2011年第48卷第1期)、《“两广二号”家蚕抗病毒基因bmlipase-1和bmsp-2克隆与原核表达》(发表在《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年第31卷第4期)、《桑螟虫在广西桑园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发表在《广西蚕业》2012年第49卷第2期)。主要经济指标:在宜州市石别镇、庆远镇、怀远镇等地建立“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点10个和小蚕共育示范户10户;在象州县大乐镇、寺村镇、中平镇建立“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点10个和小蚕共育示范户10户;在横县云表镇、马岭镇、六景镇等地建立“亚热带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点10个和小蚕共育示范户10户。示范点三年平均结茧率达98.42%,比考核指标提高0.42%;平均亩产蚕茧达到178.52kg,比考核指标提高11.58%;蚕茧平均上车茧率达到94.07%,比考核指标提高1.02%;核心示范基地的蚕沙无害化处理率65.25%,比考核指标提高8.75%;小蚕共育率91.62%,比考核指标提高1.62%。2011-2014年,三地培训蚕农2.46万人次。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