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灾害应急防控通讯指挥系统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广西城市猎人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79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桂发改规划[2012]508号)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系统”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来源于林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需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通讯指挥系统是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林业灾害应急防控通讯指挥系统研究与建设应用,是依靠科技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该课题按自选项目立题,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创新科研机制和科技成果。课题经费投入共计2201.1万元,,来源于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和国家林业局批复广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建设项目补助和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基于森林资源GIS共享平台,通过高效灵活的应急防控通讯指挥系统,处置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研究、指挥、协调、解决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问题,部署应急控制措施,指挥调度各级应急人员、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做到快速反应,紧急处置、分级联动,部门配合,各司其责。结束应急预案终止应急后,监测灾情发展变化和防控效果评估,确认灾害得到控制和消除,结束应急处置。性能指标:通过PDA/GPS实时采集数据,传送到自治区应急指挥大厅,实现四位一体应急指挥功能。系统由自治区指挥调度中心、市级区域指挥中心、车载移动指挥平台和PDA手持终端四位一体组成,相互之间进行语音、视频、文字和图片交流,实现指挥调试、应急救灾功能。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治区应急防控通讯指挥大厅、市级区域指挥中心、车载移动平台与手持PDA之间实现指令任务发送和接收,应急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时传输,应急通讯指挥信息互通,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区域调度指挥平台、转载巡视指挥系统和应急执行队伍“四位一体”互动,协调解决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部署应急控制措施,指挥调度各级应急人员、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做到快速反应,分级联动,部门配合,紧急处置,迅速扑灭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技术先进适用,已在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领域全面推广应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演练或实时应急防控指挥,总体技术比较成熟;该课题是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该项研究成果对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以及整个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都有重大贡献和参考价值;成果安全性好。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项目采取边试验研究、边开发完善、边推广应用的策略,2006年以来,课题组每年组织举办自治区、市、县级与项目研究推广内容相关的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技术培训10余期,总计举办各层次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多年培训为技术完善、成果转化和全区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项成果已在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存在的问题:该系统主要依靠互联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传输相关数据,在边远山区无法接入互联网或无线信号不通畅的区域应用比较困难,但随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信息的增强,这一问题会逐步解决。历年获奖情况:项目主持单位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主持或协作完成项目《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2009)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1998)、《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配套技术研究》(1999)、《广西红树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11)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肉桂枝枯病防治技术研究》、《毛竹丛枝病防治技术研究》(2006)、《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灾害性天牛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2007)、《松突圆蚧生防菌的筛选和应用》(2010)《北部湾红树林主要害虫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灭虫弹防治森林病虫害新技术研究》(2009)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松突圆蚧生防菌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014)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项目协作单位广西城市猎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项目《海南省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荣获海南省海口市2009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