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四川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42
成果描述:
| 该项目属口腔内科学领域。牙体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齿上的一大类疾病,主要指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由细菌感染引发,导致牙齿和根尖周组织破坏,具有常见多发、致病因素多、就诊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耗费高、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及全身健康,位列重点防治口腔疾病第一位。长期以来,制约牙体牙髓病有效防治的困难和挑战在于:缺失支撑防治技术研发实施的口腔细菌学/根管解剖学基础;缺乏针对病情人群特异性的关键防治技术;缺失合理有效分诊转诊的临床标准;缺乏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临床策略。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从2001年起,在国家级、部省级项目支持下,以实现群体层面有效预防,个体层面规范治疗为目标,开展了病因机制、防治技术、标准策略的系列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国情特色、适合国人口腔特点的牙体牙髄病防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取得了创新性成果。1.建立两个中国人口腔资源数据库,为牙体牙髓病防治技术体系构建提供重要资源基础。述立第一个中国人口腔微生物资源数据库,保存口腔微生物348种、群落生物学信息720个;首次进行国人根管系统解剖特征的大样本研究,建立6303颗牙、10746个根管系统的数据库,是国内数量大、指标全、牙位多的数据库。2.突破牙体牙髄病防治关键技术群,为提升技术体系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发明根管分离器械取出装置;自主研发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防龋天然药物;引入并创新龋病非创伤性治疗技术;发现调节牙髄根尖周病炎性骨吸收的microRNAs/靶基因及组蛋白修饰酶的干预靶点。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获国家专利9项。3.创建牙体牙髄病防治新标准、新策略,为实施防治技术体系提供标准化路径。研发以群体早治为目标、以危险因素和龋病程度为依据,以微创技术为主体的龋病防治新策略;创建符合国人根管系统解剖特征的根管治疗难度评估标准,实践难度评估-难度分级-分级诊疗的牙髓根尖周病治疗新策略。实践应用患龋率降低30.4%,治疗有效率提高到84.7%,患牙保存率从65%提高到96.5%,实现了龋病群防早治规模化,牙体牙根保存微创化,复杂根管治疗标准化。4.集成牙体牙髄病防治技术体系,以新技术为手段,新标准为载体,新策略为路径,多层次、持续性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作为全国主任委员单位牵头研发实践了中国特色牙体牙髓病防治技术体系,在全国32个省市各级医疗机构应用。主办继教项目班41次,培训基层口腔医师12000人、牙体牙髓病专科医师236人,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带动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和6个惠民项目实施,受益人群100万人次。该项目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主要成果编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牙髓病学》及两部英文专著中。发表论文123篇(SCI 95篇),社会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