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564
成果描述:
| 该项目属微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青霉素等抗生素的问世使人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但自上世纪80年代全球深陷于抗生素发现的低谷。用新思路发掘微生物来源的新活性产物继而创制新药一直受到全球的特别关注和鼓励。动植物体内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彼此之间及与宿主的长期紧密互作很可能“特化”了次生代谢过程,故可产生普通环境微生物较少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然而,习惯(依赖)于宿主内环境的内生真菌大多很难分离培养,发掘其特有次生代谢物长期是该领域的前沿难题之一。1998年以来,该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杰青、重点项目等)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和“863”项目)的联合资助下,以动植物的内生菌为研究对象,集成微生物学、天然药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深入研究了光轮层炭壳菌(Daldinia eschscholzii)等重要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物,取得了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成果:(1)发现了全新免疫抑制聚酮dalesconol A和B及其生物合成途径,揭示了与之相关的次生代谢网络及真菌组装过程中的异构体冗余现象(左旋和右旋立体异构体都产生,但以左旋异构体居多);该系列工作强化了dalesconol类全新免疫抑制物的成药性,并为其来源保障问题的研究解决奠定了厚实基础。(2)从多种动植物体内获得了可独立培养的内生菌,优化了部分菌株的规模发酵条件,发现了一系列新活性物质(免疫抑制、抗肿瘤、抗菌、植物生长调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等);这些发现不仅为相关新医(农)药的创制提供了重要起始分子,而且为内生菌新活性产物的发掘研究提供了有效策略与方法。该项目发表的论文均在国内完成,有5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英国《天然产物报道》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上。20篇主要论文已被他引2750次,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152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