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长江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449
成果描述: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广、油气资源量大,1964年在川中古隆起高部位发现威远气田后,勘探一直持续,但勘探成果少,久攻不克,一个很重要得原因是规模储集体预测难度大,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和规模储集体预测这个世界级难题,廊坊分院组织近百人的攻关团队,持续开展研究,取得了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和勘探突破。评价的高石1井在震旦系获得超百万方高产,拉开了中国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勘探的序幕;荷深1井获高产工业气流,揭示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含气的局面。该成果为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574亿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长兴组-仙关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20亿方和近期栖霞组-茅口组的重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改善国家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效果明显,扩大了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对中国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过程中取得4项创新成果:形成一套国际领先的海相层序地层分析及岩相古地理重建技术。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古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可作为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指标,对于研究海相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并应用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技术有效地提高岩相古地理图的时间分辨率精度和有利区块预测与评价水平。 创建了两类古老碳酸盐岩沉积新模式,新发现两套规模储层,突破了克拉通内缺乏高能相带的传统认识。创建了灯影组克拉通内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模式,新发现裂陷两侧台缘大型丘滩相带;创建了龙王庙组双颗粒滩模式,新发现受古隆起控制的颗粒滩相带,突破了克拉通内缺乏规模优质储层的传统认识,在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5类沉积体系及相模式。通过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研究,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奥陶系镶边台地沉积体系、石炭系潮坪沉积体系、二叠系—中三叠统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沉积体系及相模式,有效指导了四川盆地生、储、盖时空分布及预测,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首次以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岩相古地理图,明确了各种沉积相带的空间配置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三级—四级层序地层格架,精细刻画了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深化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以体系域为单元,系统编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中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图,有效预测了十一套有利储集相带,为油气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该成果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学理论,形成了海相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编制的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岩相古地理图和预测的规模储集体展布,在勘探开发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可推广到全国海相碳酸盐研究和勘探中。该成果获得国家2013年度十大找矿成果和2014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发表SCI、EI论文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