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民族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830
成果描述:
在参考国内外生物浮选研究现状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广西锡资源的优势和微细粒回收现状,开展微细粒锡的生物浮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另外细粒锡生物浮选原料组成相对简单,性质稳定,浮选流程简单,有利于将来生物浮选研究成果的工业应用。因此开展微细粒锡的生物浮选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而且其究成果对于国内外微细粒锡生物浮选和其它生物浮选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几种微生物对纯矿物的吸附率测定,筛选出了两种对锡石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微生物,它们是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将常用锡矿浮选的化学选矿药剂对矿物进行了浮选,以及研究了他们的红外光谱图和对锡石表面电位的影响,作为微生物浮选的参考。项目对深红褐色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粪产碱杆菌、浑浊红球菌在纯锡石、石英砂、方解石表面的吸附率测定,得出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微生物。对锡石的吸附率,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最大,最大值分别为83.97%和90.57%。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对石英砂都基本没有吸附作用,吸附率都在10%以下。所以得出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对锡石和石英砂具有选择吸附作用,它们能吸附到锡石上,却对石英砂没有吸附。为了更好的对锡矿的微生物浮选展开研究,对三种化学选矿药剂,锡捕收剂红药、TGS和Fx-Ⅶ对纯矿物锡石、方解石和石英砂做了相关浮选实验。在以深红褐色酵母菌为锡矿浮选药剂时,在pH=4.5左右,浓度为2.0g/L左右,纯矿物锡石回收率最大可达到74.24%,石英砂基本浮回收率小于10%,方解石的回收率为50%左右。通过抑制剂的选取,发现水玻璃能有效抑制方解石的上浮。对混合矿浮选中发现深红褐色酵母菌为药剂能提高锡矿的品位,经过深红褐色酵母作用后锡石表面电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在pH=4左右变化最大,方解石的表面电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以浑浊红球菌为药剂对锡矿的浮选,加入浑浊红球菌后锡石和方解石明显上浮,当pH=4左右,菌液浓度为1.0g/L左右,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90%和45.64%,石英砂基本浮。水玻璃同样可以作为浮选体系方解石的抑制剂,而且对浑浊红球菌的活性没有太大影响,能将方解石的回收率抑制在15%左右。从单矿物的浮选来看,浑浊红球菌用量少、回收率高、生长周期短,作为锡矿浮选药剂时浑浊红球菌要优于深红褐色酵母。通过混合矿的浮选和实际矿石的开路实验,发现浑浊红球菌能提高混合矿中锡的品位,从实际矿石的浮选得知,其能将品位为3.98%的矿石经过5次浮选的开路实验后品位达到了23.83%。表面电位测定发现,经过浑浊红球菌作用后同样能改变锡石和方解石的表面电位,而石英砂基本不受影响,浑浊红球菌的红外光谱表面,菌体表面存在一定疏水基团,为锡石的上浮提供了基础。从热力学和EDLVO理论有效的解释了,深红褐色酵母菌和浑浊红球菌对锡石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到它们吸附的表面自由能都为负值,说明了吸附可自发进行。EDLVO理论进一步解释了由于各颗粒的表面带电性质,在不同的pH下带电性质不一样造成的吸附率不同,吸附率很低时是由大有相同性质的电荷产生强大的排斥力,使得它们之间吸附的表面能变为正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