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蛸类规模化扩繁与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马山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威海虹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连云港仙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232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长蛸(Octopus minor)和真蛸(O.vulgaris)是中国重要经济蛸类,广布于黄渤海、东海以及日本海域,肉质鲜美,可食率达90%以上,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生鲜及加工食品深受韩、日等国青睐。近年来,由于出口需求量飙升,价格成倍增长,最高可达400元/kg,且供不应求,采捕过度导致自然资源衰退显著。因此,摸清繁殖习性和生态分布,开展人工保育、增殖放流研究迫在眉睫。2008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下,项目组系统开展长蛸、真蛸等经济蛸类规模化扩繁与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一,针对基础研究薄弱和资料匮乏,相继开展了人工繁殖、胚胎发育、精子长期冷冻保存、染色体核型、遗传多样性评估、交配模式、DNA条形码鉴定等研究,全面构建了经济蛸类繁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规模化种质保育和资源养护基础,系列发现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二,针对扩繁技术尚不成熟和产业化滞后的现状,攻克亲体暂养促熟、幼体孵化与培育、饵料策略、养成越冬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长蛸全生活史养殖,创建了“人工繁育-苗种培育-养成与越冬”标准化产业技术体系;三,针对无序开发、资源衰退等问题,构建原种保育、放流与修复评估关键技术,开展国内唯一省级长蛸原种场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实现“人工育苗-生态养护-资源评估”的有机统一;四,针对真蛸苗种培育的国际性瓶颈,创建亲体促熟、幼体培育技术体系,突破稚蛸育成技术的世界性难关,迈出了养殖产业化的关键一步。该项目创建的“种质-原种场-推广与示范”三位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为主线的技术体系,为山东乃至全国头足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经专家鉴定,项目整体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居国际领先。对“真蛸的苗种繁育技术”的鉴定意见认为“……突破了全人工下大规格稚蛸育成技术难关”。对“长蛸全生活史养殖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的鉴定意见认为“……解决了亲体培育、幼体培育、饵料策略、养成越冬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长蛸全生活史繁育和养殖技术体系,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该成果对头足类养殖产业化和资源修复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应用潜力,授权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审发明专利5项,制定地方标准8项(包括山东省地方标准3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发表论文19篇(SCI7篇),主编论著2部,参编2部(英文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9名。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