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重庆医科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211
成果描述:
青少年自杀是世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关注。对自杀风险的评估是基于众多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尚缺乏多维评估预警系统和精准的防控关键技术。因此,课题组在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物易感因素,从而对青少年自杀风险进行多维评价筛查和精准防控,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项目团队自2004年开始致力于青少年自杀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先后获得了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庆市科委及卫生局重点攻关等多个科研项目,成立了“重庆市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重庆市精神卫生学”重点学科,建立了国内高水平的青少年自杀关键技术研发与医学转化平台,并在重庆市各大中学校进行广泛推广运用,取得以下国内领先的成果:通过“互联网+”技术研发出具有著作权的《青少年情绪与自杀问题网络心理筛查测试软件》,建立国际最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在基于大样本量社会心理数据的基础上课题组创建“青少年自杀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并在重庆市主要高校进行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和信效度,填补了国内外学者构建的自杀预警模型所存在的缺陷,同时也为进行更加精准化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此外,项目组与重庆市各大中学校建立了“医校结合自杀高危学生预警、转诊和防治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心理健康监测和自杀防控立体网络。青少年自杀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课题组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发现4条神经通路15个候选基因上的5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多态性与青少年自杀有关,鉴定出多个自杀的遗传易感基因,对其遗传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报道3个位点的基因型与自伤行为相关;通过脑功能连接组学技术分析首次发现默认网络和额-边缘系统环路功能连接异常与青少年自杀相关,是自杀发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自杀的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提供了客观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项目共发表文章143篇,其中SCI15篇,总影响因子106.549分,平均影响因子7.103分,最高引用980次,出版专著1部,获得专利1项,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1次,其中国际会议2次,编写并免费发放自杀防控手册10000余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讲座200余次,通过上述方式,项目成果得以在重庆市及全国广泛的推广应用,从而提升了中国在青少年自杀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综合防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