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咬伤致溃疡坏死及后遗症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812

成果描述: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五步蛇是中国常见的剧毒蛇之一,毒性剧烈,并发伤肢溃疡坏死及伤残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如何解决提高疗效瓶颈?一直是困惑该蛇伤治疗的难点与热点课题。为此,该所在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针对该蛇伤不同症期及病机,采取有效干预和综合防治措施。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该蛇伤治疗早期:以“局部用药替代传统切开排毒”的新理念。研究发现蛇毒蛋白水解酶、PLA2是引起肢体溃疡与肿胀的主要原因,同时因蛇毒纤溶亢进作用,切排可致出血不止及毒素扩散,促使伤肢溃烂坏死。故该研究主张蛇伤早期通过局部注射EDTA-Na2等加中药“袪瘀散”(蛇伤协定2号方)外敷治疗,直接破坏蛇毒活性,加快伤肢消肿,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保护效果。在原“祁门蛇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蛇伤胶囊”(蛇伤1号方)的新制剂,在蛇伤治疗中发挥了的重要作用。治疗期:通过开展“小窗口造瘘”改良术治疗蛇伤溃疡的新方法。能明显减少创伤,加快组织细胞修复。康复期:采用新型LYX-02控温加“蛇伤康复1号”熏蒸的新方法。达到了显著减轻病痛,缩短住院日,加快伤肢康复,显著降低溃疡坏死、截肢(指、趾)及致残的目的。结果显示:治愈率96.59%,致残率2.65%。该技术充分运用了“祁门蛇药”清热解毒和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生肌祛腐”治疗的独特优势,有效解决了该蛇种并发溃疡坏死及伤残率高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农村生产力,社会与经济效益巨大。同时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5个省市成熟推广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内、外以抗毒血清为主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优势。技术经济指标:技术指标:该技术具有显著改善蛇伤肿胀,减少伤肢溃疡坏死及伤残、后遗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及蛇伤医学事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经济指标:以该项目673例患者为例,计算每位患者住院费为5672元/人计,可现实年收入381.70万元。累计每年为患者及医院节约增收528.40万元。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该技术安全成熟,已在该所附院广泛应用蛇伤患者2700余例,其技术操作容易,药物安全性高,无临床毒副作用,技术推广可行性强。并以中药协定形式,先后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肇庆三院,广西省梧州中西医结合6家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15年在全国蛇伤学术大会及安徽省卫生应急培训班上推广。2014年通过省药监督局批准,两个蛇药制剂被列为全省蛇伤应急采购药品,并作为中国赴非洲刚果金、安哥拉等多国医疗队的蛇伤必备药。下一步,该所将依托“中国蛇伤专家委员五步蛇专业学组组长”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同时在承办2018年第八届国际蛇伤与蛇毒学术大会上作学术推广。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