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阳利湿逐瘀法对颈腰椎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河北省中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429

成果描述:

该成果应用于颈腰椎病急性期的治疗。由于颈椎病、腰椎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急性期疼痛剧烈,颈腰椎功能严重受限,为中西医顽症之一。西医学多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药,消除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水肿,达到治疗目的。受此启发,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颈腰椎病急性期患者多有湿邪留滞经络,阻遏阳气调达的临床表现,据此确立了一个新的证型-湿阻阳遏型,并提出治疗法则-通阳利湿逐瘀法。在该法则基础上综合运用超声引导的穴位注射、雷火灸、心理干预、针刺、手法、护理、熏蒸、离子导入、护理等多种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筛选出该病证中医药临床的适宜技术,为治疗该病证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此外,该课题建立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根性疼痛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颈神经根性疼痛的行为学等变化进行观察,通过实验依据探讨通阳利湿逐瘀法治疗该病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项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科技核心期刊11篇,分别发表在:《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河北中医药学报》、《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河北中医》、《河北医科大学》、《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辽宁中医杂志》。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徐水县人民医院、滦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均将该研究成果用于临床,众多患者从中受益,不但有效控制了病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对医疗的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具备基础的医疗条件就可应用,因此可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开展,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课题组正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加强开展毒副作用的研究,争取将成果尽早推广应用于临床,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