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349
成果描述:
该课题来源于2011年杭州市萧山区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于2011.09-2014.09期间完成。该课题收集志愿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1-68岁平均52.4岁。2型糖尿病患者98例,196只眼,(2010.10-2013.1),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5.3岁。糖尿病程2-23年不等,全部病例均来自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病例。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测定正常人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频谱形态特征研究,并测定糖尿病时高血糖浓度时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以及频谱形态改变特征分析,就同一糖尿病人治疗前后血糖浓度改变下其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频谱特征的分析。通过正常组与糖尿病组,以及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来分析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与血糖浓度二者相关关系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揭示眼底镜检分期与超声检查眼球的二维结构变化与频谱特征改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眼底检查将糖尿病分为三期,超声发现除对照组组未及明显发现外,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35例,其中超声发现2-5年者中仅5例未发现任何病变,其余患者发现CDFI眼球后三组动脉血流速稍减慢,以舒张期为主,血流阻力增加,以CRA为主(35例),部分患者流速稍增加(5例),NPDR(非增殖性视网膜病)组眼底镜检50例,5-10年者发现其眼球壁增厚,尤心后极部为主。血流速较前下降,阻力继续增加,第一峰降低,第二峰增高加速时间增加,呈沙堆样改变(50例)。可见晶状体透声变差(15例)。10-15年,在此前基础上发现玻璃体内透声欠佳,并可及膜样回声,部分后极部发生分离8例。部分眼壁内部后极部毛糙。并可及视网膜中央静脉扩张3例。PDR组13例超13例均表现为眼球壁增厚,尤以后极部为主。血流速较前下降,阻力继续增加。可见晶状体透声变差,玻璃体内可及膜样回声,并与后极部可及分离4例,眼球部内部毛糙。眼静脉增宽,血流速增加,增具有搏动性。动脉频谱改变,正常组的三峰两谷形态改变,收缩期主峰降低明显,第二峰相对增高且宽大,似呈心肌细胞之动作电位样平台期延长,部分甚或呈抛物线样,收缩期加速时间延长,舒张期血流降低甚至消失,而其又以CRA明显。糖尿病眼部血管频谱形态改变与血糖浓度相关性分析。血流峰值流速与血糖浓度呈负相关。阻力指数呈正相关,眼动脉血流速度与血流速度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显著相关性。糖尿病组眼球后三组动脉峰值血流速度随着血糖浓度增加。正常组或治疗后其血流速均下降。但其血流速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逐渐趋于稳定。治疗后舒张期流速有所上升而收缩期改变不明显,故其RI也有所下降。正常组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其血流速改变不明显。三组中相关性最大的是眼动脉。而频谱形态改变最大的是视网膜中央动脉。正常组内随GHb的浓度变化,眼底动脉的血流参数改变不明显;糖尿病组眼底动脉血流速度随着GHb浓度的增加,其血流速度均下降,治疗后血流速度均增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糖尿病组CRA、PCA、OA的血流参数与GHb显著相关,其中GHb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而与阻力指数呈正相关。三组中相关性最大的是OA。该课题研究了血糖浓度变化下眼底血流动力学相应改变的关系,提示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血糖的增高,使血液粘稠度增大,微循环的阻力增大,血流速度的降低,加重了视网膜的病变。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可预防糖尿病的进展,延缓眼部并发症的发生。该课题共完成论文3片,《糖尿病眼底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研究》在《中华影像学杂志》2014年7月期发表;《糖尿病人眼底超声表现与眼底镜检对照分析》、《糖尿病眼部血管超声多普勒表现与血糖浓度相关关系研究》在《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年10月期分别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