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22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防科字〔2013〕15号文件下达的防城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三仁汤加味联合HAART疗法对艾滋病前期防治的临床研究”,合同编号:防科20131907。艾滋病前期又称AIDS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其全身症状包括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乏力、厌食、发热、体质量减轻、盗汗、反复间歇性腹泻、血小板减少及淋巴细胞减少,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很快进入发病期。从中医角度分析,艾滋病属中医学疫毒范畴,其发病机制为疫毒之邪侵入机体后,累及卫、气、营、血,流布三焦,损伤脾胃,耗灼阴津,进而导致湿浊、痰浊、瘀血形成浊毒、最终损伤机体元气而发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虚损为本,湿热浊毒、壅遏三焦为标。结合防城港市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治疗经验,湿热内蕴证是该市艾滋病前期患者较为常见的证型,治宜清热解毒,化浊利湿,升清降浊。中药常用方剂三仁汤就具有清热解毒,化浊利湿,升清降浊的作用,方中以杏仁、薏苡仁、白豆蔻、车前仁、厚朴、法半夏、滑石、竹叶、龙胆草、通草、桑叶组成。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此即宣上;白豆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宽中,振复运化水湿之机,此即畅中;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以上为君药。车前仁、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湿渗于下,四药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品清热而不碍湿,共为佐药。龙胆草清热燥湿,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二药可燥湿除热,共为使药。该方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症自除。从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艾滋病前期的症状、体征和病因病机、用药,深入探讨三仁汤加味联合HAART疗法对艾滋病前期防治的临床研究,有利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前期湿热内蕴证所出现的相应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技术原理及指标:1.该课题选取60例湿热内蕴型艾滋病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纯进行HAART治疗,试验组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三仁汤加味。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观察起点及治疗6个月的症状体征和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HIV-RNA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通过组间的综合疗效对比和单组自身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来评价三仁汤加味联合HAART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该课题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课题以技术指标为主。课题通过对60例艾滋病前期符合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型病例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三仁汤加味联合HAART疗法干预治疗艾滋病前期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组间综合疗效比较(P<0.01或P<0.05);单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评分比较(P<0.01或P<0.05);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建立该地区艾滋病前期患者档案,对纳入课题的病例详细归档登记,并长期随访,为今后建立该地区艾滋病患者资料库及早期干预打下基础;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域的研究团队。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该课题结合该地区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气候多湿多热,临床证型以湿热常见多发,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采用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探索中药内服联合HAART疗法对艾滋病前期防治效果,开创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特性艾滋病患者的新方法。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西医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法)已能使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大幅度下降,已是公认有效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患者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其毒副反应大,易产生赖药性病毒株,患者必须长期服用,停药后会反弹;而中医药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已有近20年历史,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药能协同HAART疗法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增强疗效,促进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激活与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保驾护航,其安全性是肯定的。该课题针对的是地域性的湿热内蕴证来研究三仁汤联合HAART的效果,前期使用该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未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反馈,进一步研究其机理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基本按照要求完成项目,但是由于临床观察病例收集的进度比较缓慢,在临床研究中课题组对机理的探讨,成果转化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延缓课题验收的原因。 |